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治疗措施 >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及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及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



  本病常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腰椎代偿性侧弯畸形。腹部加压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损伤范围与突出椎间盘部位有关。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阳性,4字试验阴性(梨状肌综合征最易误诊为该病)。2.神经鞘膜瘤:   高位神经鞘膜瘤较少见。症状进行性加重,与活动或休息无关。臀部有较强的Tinel征,但难以在局部扪及条索状瘤体。有时可在B超发沿坐骨神经表面均匀增厚的回声带。手术和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手段。6治疗1针刀治疗

(1)定点:患者侧卧位,腱肢在下伸直,患肢在上屈曲,身体略向前倾斜,使患膝着床,于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寻找深压痛点。

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中点的上、下l.5cm左右部位各选一点,它们与股骨大转子尖的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区域,即为梨状肌在体表的投影区(如图13)。

常见压痛点有以下四个:①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②该点与大转子尖部连线的中1/3段一点;③该连线的外l/3段一点;④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

(2)定向:用平刃针刀,刀口线应与坐骨神经的循行方向一致,针体与臀部平面垂直。

(3)操作:

①松解梨状肌的起点:在骶骨的外侧缘投影处梨状肌的位置,用平刃针刀刺人至骶骨外侧缘,再紧贴骶骨前面向骨面铲动松解梨状肌。起点处因梨状肌厚达2—2.5cm,故不易伤及神经(如图14)

②松解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压痛处:针刀尖刺至骶骨背面时,探入其边缘,沿骨边缘继续向下刺入约0.5cm,达到梨状肌肌束,切断部分紧张的肌纤维。再将针体向外侧倾斜,刀刃紧贴骶骨内面刺入0.3cm左右,纵行疏通剥离。

③松解最常见的压痛点或治疗点:位于梨状肌中段(环跳穴处),多可触及到臀肌深部有条索状肿大硬物,压痛可向下肢放射,针刀刺入皮肤后,摸索进针。若患者有刺痛感,电击感,出现避让等反应时,可能是刀刃触及了神经、血管,应迅速将刀刃上提2—3cm,稍改变进针方向,继续进针刀,待针刀刀刃已达梨状肌病变部位时。

④梨状肌与髋关节囊接触部位粘连时,即可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的外l/3处有疼痛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针刀摸索进针。患者诉针下酸胀明显时,针刃多在关节囊部位,纵行疏通剥离,横行铲剥,出针。

⑤梨状肌止腱在大转子尖部附着处有压痛时,即在此进行针刀松解。针体垂直于大转子尖部骨面刺入,直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针体。必要时,可调转刀口线方向,使刀口线与肌腱纤维方向垂直,切断部分肌腱(如图l0—l4)。

2拨针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在腹部垫枕,使腰部伸展,在髂后上棘外2寸处定点,术区常规消毒、铺洞巾、局部麻醉,定点处开皮后,选用长拨针,沿浅筋膜层向梨状肌走向作钝性松解,垂针松解髂外三肌等;拨针退至皮下,针尖朝梨状肌深层作松解,以神经触动为度。术毕针口处拔罐,外敷术后贴。

3手法治疗

对梨状肌进行压揉:对梨状肌进行起止点压揉,并且也可以在对梨状肌拉伸的状态下压揉。拉伸梨状肌:病人仰卧,治疗侧的髋部和膝部屈曲,治疗师一手抓住膝盖,并尽可能的屈曲髋关节,并外旋45到60度,用前臂贴着小腿并将小腿摆在内收位置,稍微下压以防止髋部抬起;另一手放在肌肉终点处往肌腹方向来拉伸梨状肌。注:梨状肌虽有外旋功能,但是在拉伸中并没有将髋部内旋,其主要原因是梨状肌在髋部屈曲超过90度时变成内旋肌(根据梨状肌起止点进行分析)对和梨状肌有相关联系的肌肉进行筛查:臀部肌肉、髋部其他深层短外旋肌群、腰方肌与梨状肌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筛查。

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梨状肌损伤因为外伤、劳损或解剖变异等原因引起梨状肌水肿、肥厚、粘连及挛缩,进而压迫从骨神经及其压迫血管而造成供血不足等症状。是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神经、血管及梨状肌本身损害的症状,常有过度内外旋、外展病史,出现坐骨神经痛或臀部的疼痛,其中最突出的是干性坐骨神经痛。初期症状多为臀部钝痛、刺痛并伴有紧困、酸涨感,且常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或足外缘放射,走路或其他体力劳动时加剧。此外,有时尚可伴有下腹部及会阴部感觉异常。通过临床研究证明,梨状肌的挛缩可以引起临床上许多人体症状,比如:顽固性的头疼头晕,肩背酸胀,顽固性的腰疼,膝关节疼痛,脊柱侧弯等疑难杂症都和它的压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采用中医经络微创疗法治疗,疗效确切。局部解剖:梨状肌呈三角形,位居臀深层,起于骶骨盆面第2—4骶骨前孔旁,沿小骨盆壁向外下行,通过坐骨大孔将该孔分为上下两孔,最终以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其作用是使髋关节外旋,该肌受第1—2骶神经支配。在梨状肌下孔有臀上神经和臀上动、静脉通过,在梨状肌下孔有臀下神、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神经和臀下动、静脉及阴部内动脉通过。期中的坐骨神经由第4腰神经-第3骶神经前支组成,沿骨盆后壁下行,多数自梨状肌下孔穿出,为正常型。但变异类型可自梨状肌中穿出,或分成两支,一支穿出梨状肌下孔而另一支穿梨状肌或从梨状肌上孔通过,这些变异易导致梨状肌综合片。梨状肌体表投影:内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在该线上从髂上棘下2cm处与股骨大转子所作连线为梨状肌体表投影。诊断:1.外伤史及劳损史;2.下肢后外侧疼痛,小腿后外侧及足底麻木;3.梨状肌投影区有压痛,并向股后、小腿后外侧、足底放散;4.双足并拢,患肢主动外旋抗阻力时疼痛加重(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5,直腿抬高试验中,抬腿60度以前疼痛明显,超过60度后疼痛反而减轻,因此可区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医经络微创治疗此证效果非常理想,嘱患者俯卧,取髂后上棘、尾骨连线中点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的中内1/3点作为进针刀点。常规消毒皮肤后进针刀,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向平行,针刀体与皮肤表面垂直。刺入后探索进针,当针刀通过臀大肌,达到梨状肌时,可出现空虚的感觉(如果该肌粘连变性会有硬韧酸胀感,同时会有麻串感,如麻串强烈并沿坐骨神经下传,提示针刀已触及神经干,需提起针刀向外侧移动5mm,再进针刀。直至出现酸胀感时则确定为病变处)。排切2~3刀即可出针。经络微创术后,嘱患者仰卧,屈髋屈膝90°,术者用手压住患者膝部外侧,让患者做外旋抗阻力动作2次,经过中医经络微创治疗后,一般一次即可消除神经受到压迫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epv.com/zlcs/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