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影响危害 > 名家医案秦亮甫月经延期及三叉神经痛医
名家医案秦亮甫月经延期及三叉神经痛医
月经延期
许××,女,30岁。
主诉:产后失于调理,每次月经延期10天左右,量少,色淡,小腹隐隐作痛。舌淡,脉细软。
诊断:月经不调。
辨证:肝血肾精不足,冲任脉失和。
治则:调补肝肾,调和冲任。针刺取穴:内关(双)、公孙(双)、列缺(双)、关元。内关、公孙、列缺用补法,关元温针灸。每次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隔天针灸1次,至月经来潮停止。
按:月经不调在中医妇科中常称为冲任失调。冲任二脉属奇经八脉,统帅阴血,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冲脉与肾经较为密切。从经络循行上来看,冲任二脉在胸腹部合并,肾经与肝相连,贯穿于肝,肝主藏血,冲任失调会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肝气横逆时亦会影响冲脉统帅阴血的功能。经量少而淡,与产后肝血不足有关。肝血不足也影响肾的精气不足,加上任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由于肝、肾、冲精气不足,影响任脉统帅阴脉的功能,致月经不调。在调整冲任时,其实是在调整肝肾二脏。要调补肝肾的阴血,必须调整冲任二脉的功能,使月经正常运行、月经量才能充足。内关通阴维脉,公孙通冲脉,列缺通任脉,再加关元为元气所藏,为十二经之根本,任脉、足三阴、阳明之会。温针灸关元以益肾气。孙思邈曰:“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金匮要略》论治杂病,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在治疗方法上,除了用药物治疗外,还采用针灸和饮食的调摄。张仲景的针药并用,内外结合的治法,深得秦师的推崇。秦师在临诊治病中,擅长针药并用,认为“针、灸、药,医者缺一不可”。《素问·移精变气论》曰:“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针灸与中药虽然有外治与内服之区别,但针药同源,其理相通,都是以调和阴阳气血,扶正祛邪,治愈疾病为目的。秦师在临床上常用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以治病之根本,用针灸循经取穴,以治疾病之标。
三叉神经痛周××,男,41岁。
主诉:右颜面部疼痛半年。吹寒风后即抽痛,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1分钟。医院诊断为:“右三叉神经痛”。曾服过卡马西平等药物,疼痛能止,但不能根除。疼痛以眼眶和鼻翼部为主。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三叉神经痛。
证属:风阳上扰,挟瘀交阻。
治以:平肝通络。(1)针灸取穴:风池、阳白、攒竹、眶下针、听宫、下关、巨髎、迎香、合谷、太冲。除合谷、太冲取双侧外,其余均取右侧。温针灸阳白、攒竹、眶下针、听宫、下关、巨髎、迎香。留针30分钟,每周针灸2次。(2)内服方:羚羊角粉0.6g(吞服),石决明30g(先煎),天麻15g,川芎9g,白芍9g,藁本9g,蔓荆子9g,辛夷9g,僵蚕9g,全蝎6g,防己9g,延胡索15g,柴胡9g,生石膏15g(先煎)。按上方每周针灸2次,内服方随症加减,连续治疗2个月。右颜面部疼痛,眼眶和鼻翼部疼痛消失,吹寒风后不感觉痛。3月后门诊随访,症情稳定。按: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中医又称“面痛”、“面风痛”、“面颊痛”。秦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三叉神经痛发病的不同分支,并根据苔脉,发病的诱因,加以中医辨证,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根据不同的分支,循经取穴:第1支,取板机点、阳白、悬颅、悬厘、上关、颧髎;第2支,取髎颧、下关、板机点(近鼻通处):第3支,取迎香、听宫、地仓、颊车、禾髎、夹承浆、板机点(近口禾髎处)。以上穴位均以温灸为主。以板机点或触发点温灸二壮。针刺不仅能疏经气,通经络。同时能提高痛阈,起到镇静止痛的作用。艾灸可助经气运行,加强温经止痛之功效。秦师用温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同时,配合祛风通络的中药,方中羚羊角粉、石决明、天麻、柴胡疏风清热潜阳;川芎、白芍、藁本、蔓荆子、防己、辛夷、生石膏祛风清热通络;延胡索通络止痛;全蝎、僵蚕为虫类药,以搜风,化瘀,通络。针药并用,起到疏风潜阳,舒经通络,清热止痛的作用,见效神速。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秦亮甫针灸医案五则》作者/秦亮甫。☆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老师都来了,你还在犹豫什么?想进修学习,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微网站报名。患有白癜风要如何治疗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