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影响危害 > 针灸泰斗程莘农,一生致力弘扬国粹,将

针灸泰斗程莘农,一生致力弘扬国粹,将



说到“中医针灸”,大家都知道它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种医疗手段慢慢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它是中国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说到它的发展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是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关于针灸最早的记载是在《山海经》里,“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这种针石,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而有关于针灸医学的记载,早见于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当中,“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指的就是针灸术,近两千多年来,针灸法一直在我们中国流行,并且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国医大师程莘农就是这样一位针灸传承人,他一生热爱针灸,年近9旬依然坚持在临床带教,主编的《中国针灸学》,到现在为止,也是众多国家针灸师资格考试的依据。他以唯一针灸专家的身份,当选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的8月24日,江苏北部的京杭大运河畔,也就是今天的淮安市,一名男婴在全家的期盼中,呱呱坠地,他就是程莘农,他的父亲程序生,是清朝末年的秀才,才高八斗,可以说程莘农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是闻着父亲书房中的墨香长大的,在程莘农6岁时候,父亲就开始为他讲《四书》、《五经》当中的哲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不和平的年代,民不聊生,人们缺医少药,程序生见不得人间如此疾苦,他就此生出一个愿望,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了一个能够济世的人。

所以在程莘农10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让他慢慢接触传统医学,教他《医学三字经》、《药性赋》、《内经》、《汤头歌决》等中医书籍。年,父亲又将他送到当地著名老中医陆慕韩的门下,拜他为师,程莘农聪颖好学勤快,再加上小时候父亲为他打下的基础,很快就得到了陆慕韩的青睐,从看病到行针,再到开药方,陆慕韩都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直到程莘农能够独立掌握运用为止。

尤其是在陆氏内科、妇科等杂病方面,更是传承了陆慕韩老先生的衣钵。后将陆慕韩生前撰写的《验舌辨证歌括》,加以收集释注,整理出《养生草堂方案偶存》。凡是来求医的病人,程莘农都热情接诊,疗效显著,因此前来应诊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忙于治病救人的同时,程莘农也不忘保持始终学习的习惯,新中国成立以后,年,他以苏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

正值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急需一批既懂中医理论知识,又有精湛医疗技术的学科带头人,程莘农被组织任命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教研组长,自此开始了他一生的针灸之路。从这开始,他从治疗疾病从以“用药为”,转移到以“用针”为主。程莘农的行医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文革期间程莘农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停了行医资格,直到年文革结束,他才得以恢复工作。

6年被剥夺了看病的权利,程莘农没有怨言,反而在下放的过程中,更加清楚了解到广大人民因缺医少药而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也激发了他要更加努力学习提高针灸水平,为病人解除痛苦,他发誓要将丢掉的时间给夺回来。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清晨6点一过,就准时出现在诊室里,开始忙碌的一天。

他所带领的学生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一走进诊室就不喝水,不上厕所,不停地给病人看病,所以经由他带出来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都保持了这一个工作风格。在工作中,他创造了“程式三才进针法”,也就是取天、人、地三才,即浅中深,进针时分皮肤、浅部和深部三个层次来操作。将针灸疗效显著提高了,将针灸推上新高度。

有一次,印度一个驻华大使馆的官员带了一位印度女病人来求诊,她被三叉神经痛折磨整整17年。为了治病曾辗转世界医院,但都没效果。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中国找程莘农看病,程莘农给她分了两个疗程治疗,每个疗程为10天,中间会休息2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就这样,经过20天针灸之后,奇迹发生了,生生折磨了病人17年的三叉神经病痊愈了,而且回国后也没有复发。

两年后,程莘农受这位妇人的邀请,远赴印度讲学,并为当地的3所医院的医务人员提供了短期针灸培训。将国粹传播到海外。

在看病救人的同时,程莘农也不忘撰写经典,培育后人。他主编的《中国针灸学》,一再反复出版,是国内中医高校必不可少的教材,也是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国家针灸医师考试的依据。此书在国内外都非常受欢迎,非常适合中医初学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与收藏。

(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epv.com/yxwh/13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