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饮食配合 >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治疗和日常保养方法上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治疗和日常保养方法上
老师:我要你们写一篇作文,要写人,重点要写突出的地方。
小明:老师,我想好了。我就写我奶奶。
老师:那你奶奶有什么突出的方面吗?
小明:我奶奶腰椎间盘突出。
哈哈哈!!!扎心了,老铁!!!
今天
老湿要跟你们一起
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L4L5、L5S1突出占90%以上,年龄以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L3L4、L2L3发生突出的危险性增加。诱发因素有退行性变、职业、吸烟、心理因素、医源性损伤、体育活动、以及寒冷、肥胖等。
临床特点
症状: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痛、下肢放射性神经痛、下肢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咳嗽、腹部用力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症状减轻,站立时症状较轻,坐位症状较重;
体征:腰椎活动度明显受限,且活动时症状明显加重,尤以前屈受限为多见。可出现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疼痛较重者步态为跛行,又称减痛步态。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较重时,出现下肢的肌肉萎缩,常见胫前肌、腓肠肌、拇长伸肌肌力减弱,引起足下垂。
康复评定
1
疼痛程度的评定
①VAS评定法;
②数字疼痛评分法;
③口述分级评分法。
2
腰椎活动度评定。
3
肌力评定
①躯干屈肌肌力评定:患者仰卧,屈髋屈膝位,双手抱头能坐起为5级肌力;双手平伸于体侧,能坐起为4级肌力;仅能抬起头和肩胛骨为3级肌力;仅能抬起头部为2级肌力;仅能扪及腹部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
②躯干伸肌肌力评定:患者俯卧位,胸以上在床沿以外,固定下肢,能对抗较大的阻力抬起上身为5级肌力;对抗中等阻力抬起上身为4级肌力;仅能抬起上身不能对抗阻力为3级肌力;仅能抬起头为2级肌力;仅能扪及腰背部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
4
生存质量评定。
5
心理评定。
自我锻炼
急性期时,短时间内应卧床休息,但不主张长期卧床。在卧位状态下,可去除体重对腰椎间盘的压力,使椎间盘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和静脉回流,消除水肿,加速炎症消退;
佩戴腰围时,减少了腰的活动,可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但腰围不应该长期使用,以免造成腰背部肌力下降和关节活动度降低,从而引起肌肉失用性萎缩,对腰围产生依赖性;
飞燕式:俯卧位,头颈部和双上肢尽量后伸,以腹部为支点,胸部和双下肢同时抬离床面,使躯体成反弓状,膝关节必须伸直,尽量维持该动作,并逐渐延长时间至实在无法坚持后再放松,重复3~5次;
五点支撑法(拱桥式):去枕仰卧位,用头(1个支撑点)、双肘(2个支撑点)及双足跟(2个支撑点)为着力点,将腰背及臀部抬离床面,腹部凸起状如拱桥,停顿5~10秒后放下。重复进行,每日由20次渐增至次;
三点支撑法:待腰背力量增强后,在五点支撑锻炼的基础上,减去双肘的支撑。双手抱头,用头和双足跟支撑身体抬起腰背及臀部。每日由20次渐增到次;
昂胸练习:俯卧位,上肢伸直撑起上半身,并将头尽量后伸使胸部昂起,昂胸时用力一定要直达腰部,维持30秒后放松。平卧休息后再做,重复进行5~10次;
伸腰练习:身体直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上举或叉腰,以腰为轴,上半身后伸至最大角度,维持30~60秒。还原休息后再做,重复8~10次;
蹬足练习:仰卧位,屈髋屈膝屈踝,使膝关节尽量接近胸部,足背勾紧,然后用力向斜上方蹬出,蹬出后尽量拉伸并绷紧腿部,维持5秒钟,最后放下还原。双腿交替进行,20~30次为1组,组数视病情和体能自定;
后腿伸练习:直立位,挺胸抬头,双手扶住墙壁或柜子等支撑物,双腿伸直,交替向后摆动,摆动幅度逐渐增大,每次做~个,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