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饮食配合 > 治疗近视,眶上神经痛的穴位头临泣穴

治疗近视,眶上神经痛的穴位头临泣穴



头临泣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缓解治疗头痛、目眩、流泪等作用。头临泣穴的位置: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详见本文图解头临泣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位于人体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一个)

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经穴名。《针灸甲乙经》名临泣;《圣济总录》名目临泣;《针灸资生经》名头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足少阳、阳维之会。别名:临池。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临池名意与头临泣同,池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降水云气,富含水液。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大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胆经上行目窗穴。降浊升清。

头痛、目眩、流泪、鼻塞、耳聋等头面五官病症;治疗小儿惊痫、癫痫。

头临泣穴,降浊升清、安神定志、聪耳明目

现代常用于治疗近视,眶上神经痛。

头临泣穴配水沟穴、大椎穴、十宣穴、腰奇穴治癫痫、中风昏迷;头临泣穴配间使穴、大椎穴、肝俞穴、胆俞穴治疟疾;头临泣穴配印堂穴、百会穴、头维穴,治头痛;头临泣穴配腕骨穴、阳谷穴、申脉穴治风眩。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平刺头临泣穴0.5-0.8寸,局部酸胀。

艾条灸头临泣穴5-10分钟。

用大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

1、活血化瘀:通过热力和药力,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让身体在极短时间内得到上下畅通,活化血液,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2、温宫散寒:寒湿是万病之源,通过泡脚,把体内的寒气和湿气排出体外。

3、疏通经络:通过热力和药力,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用脚吃药,直达身体病灶,打通全身经络。

4、调和气血:通过热力和药力,针对气血双亏、气血不调的人群,能够起到调和气血、补气养肾的作用。

5、排毒养颜:足浴后可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净化体内环境,有助于气血调和,让人面色红润,具有美容养颜的效果。

第3-5天:见效,不舒适症状明显减轻,整个身体气血循环通畅,全身倍感轻松,并感觉机体活力增强。大部分睡眠不好者当晚即可改善,肌肤光滑细腻;

第10—30天:药力逐渐深层渗透,基本通达全身,冲击病灶,部分较轻疾病已基本好转或痊愈。

第30-90天:通过药物熏蒸泡脚的的整体作用,药力的深层渗透,全身经络已基本畅通,气血充足,自我免疫力增强。根据不同病种、不同症状、不同体质,存在于体内外的大部份疾病基本好转或康复。

一个基本疗程90天,视各人体质不同每天熏蒸泡脚30-40分钟,每次间隔不得超过2天。根据个人病情和疗效,可增加1-2个疗程,以起到康复和巩固的效果。有条件者可常年使用,可达到强身壮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点击下角“阅读原文”开启藏奥堂健康成功之门!









































治疗白癜风药物
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epv.com/ysph/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