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康复医院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梗,要不要溶栓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梗,要不要溶栓治疗



白癜风治疗 http://www.hldxc.com/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仿佛是一枚定时炸弹,其病赘生物脱落后的血栓经肺循环或体循环可引起脑梗死、心梗死。治疗IE伴其他器官的梗死时,是否选择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就像拆弹时面对红蓝引线。对此,用药君收集了两个相关病例,进行讨论。病例:患者女,63岁,因「活动后气促+年,伴头痛+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收缩压最高80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月前患者因头痛医院,明确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星座链球菌)、二尖瓣赘生物形成、右侧枕神经痛、急性脑栓塞、高血压病。患者因自身原因放弃心外科手术,要求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期间患者间断有发热,治疗半月后返回我院。入院查体:T36.7℃,P8次/分,R22次/分,BP20/78mmHg,精神欠佳、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稍向左扩大、心音有力、心率8次/分、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闻4/6级收缩期喷射样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向左腋下及胸骨左缘传导;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其余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我院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HR8次/分,PR间期缩短。BNP:.75pg/ml。心肌损伤全定量:cTnI:<0.g/ml,Myo:<25ng/ml,CK-MB:<2.5ng/ml。血气、肝肾功可。入院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星座链球菌),二尖瓣赘生物形成;心脏瓣膜病;右侧枕神经痛;脑梗塞;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治疗过程:D使用万古霉素(g*q2h)+头孢哌酮舒巴坦(.5g*q2h)进行抗感染治疗。D2患者仍发热,D2抗感染方案改用万古霉素(g*q8h)。D3患者体温降至正常,D4因患者合并脑梗后出血、脑疝,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病例2:患者,5岁,因反应迟钝7天入院,心脏彩超二尖瓣有赘生物,发热,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脑栓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肌钙0ng/ml,高,心肌酶ckmB38U/L,LDHU/L,肌酐0,白细胞万,中性粒87%,谷丙26,谷草3,血沉94,C反应蛋白.22,发热体温达40℃。心脏超声、颅脑CT及心电图显示,V2-6导联ST段抬高,下壁轻度抬高,罪犯血管考虑前降支,二尖瓣后叶形态失常,合并穿孔,左房有4mm*6mm的赘生物。血培养提示缓症链球菌。入院方案:抗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Q8h+阿米卡星0.6日一次+万古霉素.0g*Q2h,肌酐有增长趋势。使用甘油果糖降颅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双抗治疗。药敏报告显示,肌酐由0升至3,肌酐清除率78,D3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抗感染有效。最终患者脑出血,转脑外科进行手术。讨论、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制定抗感染方案?推荐两例患者的链球菌抗感染治疗方案如下:2、并发症出现其他器官的梗塞,是否选择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病例中因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规避了这个棘手的选择,而病例2的患者还伴有心肌梗死,需要铤而走险,采取抗感染治疗与双抗治疗,但是脑出血,最终转入脑外科进行开颅手术。对此,丁香园论坛的站友们给出了如下见解:站友图****认为:IE所致的脑栓塞/心梗非常容易发生出血,静脉溶栓后的出血风险高达20%,因此目前普遍认为IE并发脑栓塞的患者不应积极溶栓。有学者建议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以选择血管内治疗。关于抗栓治疗同样争议很大,有研究认为对这类患者抗血小板以及抗凝治疗都可能是有害的,不仅不能降低栓塞风险,反而增加了出血。关于IE并发脑栓塞/心梗的抗栓治疗,年《AHA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抗菌治疗以及并发症的管理的科学声明》做出了如下推荐:

对于机械瓣相关I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栓塞的患者,中止各种形式的抗凝治疗至少2周是合理的(Ⅱa,C)

不推荐对IE患者起始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Ⅲ,B)

在无出血并发症的IE进展阶段,重启长期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合理的(Ⅱb,B)

IE所致的颅内出血如果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这种情况死亡率高达80%,必须紧急处理。如动脉瘤有增大或破裂迹象,也应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另外,IE患者存在指征时应及时手术。缺血性卒中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但最佳手术时机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如果没有严重神经损害比如昏迷,2周内就可以早期手术。而如果发生脑出血,个月后方可考虑心脏手术。站友小*认为:不建议溶栓治疗。、不建议抗凝治疗。医院冯沅教授年发表的文章,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脑栓塞不建议抗凝治疗,既往研究证实抗凝治疗是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工瓣膜IE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增加脑出血死亡风险,并且不能减少脑栓塞事件发生率。如有使用华法林的明确指征(如已置换机械瓣膜),应在严密监测凝血时间的情况下小心抗凝。此外AHA指南还提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机械瓣膜IE患者,如果出现颅内栓塞表现,至少应在起病2周内中断抗凝。对于IE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凝时机和指征,仍需要大规模临床研究加以证实。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仍具有争议性。在IE患者中的使用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有研究报道,使用阿司匹林mg/d,连续使用4周,并不能显著降低栓塞事件发生率。但也有学者称,既往常规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罹患IE后,症状性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医院冯沅教授认为患者若无出血倾向,又具备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征时,无须刻意停用阿司匹林。机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细菌性栓子脱落入脑,在脑内形成微动脉瘤。若此时溶栓、抗凝容易发生出血转化。根本原则:积极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结语目前,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其他器官栓塞的患者来说,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仍然具有争议性。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效果尚不确定,抗凝药物治疗又可能增加脑出血死亡风险。因此,在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是否选择双抗治疗,还需慎重权衡获益与风险。面对这个难题,你如何选择?评论区见!▎推荐阅读:溶栓后脑出血!这个原因不能漏掉!▼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作者:杨欣编辑:圆脸图源:站酷海洛投稿:drugs

dxy.cn参考文献[]王鹏,卢静海,王祝贺,等.感染性心内膜炎例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2(2):40-44.[2]DavidHB,SteffieW,RachelN,etal.InfectiveEndocarditisintheU.S.,-:ANationwideStudy[J].PlosOne,,8(3):e.[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2(0):-86.[4]林蔡弟,黄德仪,等.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50():40-43.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epv.com/kfyy/12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