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主要症状 > 悬颅穴用于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鼻
悬颅穴用于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鼻
悬颅穴经穴名,出自《灵枢·寒热论》,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人体的头部鬓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悬颅穴具有治疗偏头痛、面肿、齿痛等作用。
悬颅穴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鬓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穴位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穴名解析悬颅穴,别名:髓孔穴,髓中穴,米啮穴。隶属足少阳胆经穴。出处:《灵枢·寒热论》:“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
穴义: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显。
名解:
1、悬颅。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穴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般,故名。
2、髓孔穴。髓,骨之所主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胆经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如悬颅名解,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其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落下一般,故名髓孔。髓中名意与髓孔同。
3、米啮穴。米,微小之物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中聚集的水滴。啮,咬或缺口之意。米啮名意指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化雨冷降,如不断地咬缺一般。理由髓孔名解。
功效与主治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化雨冷降,小部分循胆经下传悬厘穴。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疏风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现代常用于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鼻炎,牙痛的治疗。
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曲池穴治疗热病头痛。
配颔厌穴治疗偏头痛。
实用小窍门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悬颅穴上,轻柔按揉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消除肿痛,有效治疗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还有助于提高幼儿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