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影响危害 > 暮春谷雨话养生,疏肝健脾重祛湿

暮春谷雨话养生,疏肝健脾重祛湿



青萍始生,浮鱼戏水。驟雨成瀑,落英犹香,夏燕築巢。牡丹吐蕊,樱桃红熟。一壶新茗,早睡早起。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谷雨

概述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的意思是“雨生百谷”,从这天起雨量增多,天气又温和,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春光自此归去,落红无数。《通纬·孝经援神契》记载:“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则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这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水面的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振翅飞翔,提醒人们开始播种,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了。

谷雨

养生

概述: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此外,还应该注意神经痛的发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倘若神经痛病发,应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谷雨养生最重要的就是祛湿热、防春火。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食用祛湿效果良好的食物,如薏米、白扁豆、红小豆、山药、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豆芽等。可饮用红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同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宜进食羊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谷雨期间也可进补,但应以平补为原则。枸杞具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等作用;何首乌具有养血滋阴、补肝肾等好处。若是身体明显较虚弱的人,则可添加如西洋参、党参、黄芪等较为滋补的中药材来调养。

另外,还要坚持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以与外界达到平衡。

要点:平衡阴阳

春天,肝木旺盛,临近夏季更易上火,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以养护肝气。人体在每个季节交替的前18天内,脾都处于旺盛时期,脾胃互为表里,谷雨是胃病易发期,要注意保护脾胃。

分论:

1.调理脾胃需单举

这是《八段锦》的动作之一,功在强健脾胃,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仰头看右指尖片刻。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手掌起落动作要慢,不可急。

2.托掌须弥式

唐末宋初陈抟老祖陈希夷编制了24节气导引法,其中谷雨习对应的是的托掌须弥式。须弥掌通过肢体的屈伸、扭转、松紧、转侧,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并控制体内气血的运行。尤其是头部的转侧、手掌在乳下穴位的熨贴与按压,都是非常巧妙而有效的导引方法。谷雨托掌须弥式可以促进手三阴、三阳经络气脉的交会与流注,有效预防指、腕、臂、肩、颈等各部位的疾患。手臂的侧伸、下落与头部的转动,则有利于胆、胃之气的通降。这一导引有疏肝利胆、健脾和胃、舒筋活络、调畅气血的作用,对于肝、胆、脾胃,以及妇科、乳房等疾病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采用坐姿或站姿,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思想安静,全身放松。两掌从右侧抬起,左掌置于右乳下约3~5厘米,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右臂侧伸,至与肩平,掌心向下,指尖向右;同时头颈水平向右转动,目视指尖(图1)。

接上式,左掌翻掌向内轻轻贴在右乳下方,同时右掌以中指带动,立掌成“须弥掌”,掌心向右、指尖向上,意在中指指尖,目视右掌。右臂上举,右掌上托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上,指尖向左,随之头颈水平左转,目视左侧,动作稍停(图2)。

接上式,左掌外翻成掌心向上,然后右臂侧伸、下落至右侧约与肩相平,右掌“须弥掌”不变,掌心向右、指尖向上,同时头颈随之水平右转,目视右掌(图3)。

中指带动,右掌舒腕伸指,掌心向下,指尖向右,如图1。两臂下落,随之向左右45°侧伸,至与肩相平,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4)。

接上式,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下落还原,两手覆按两膝,目视前下方,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图5)。

两掌向左侧抬起,动作同前,唯左右方向相反。如上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三遍。

3.仙人揉腹法

腹部有人体十分重要的几条经络经过。从过脐的中线往外两侧对称,分别有任脉主全身之阴,肾经主先天之本的,胃、脾主后天之本,还有主生杀决断的肝、胆经,五脏之经络无不汇集于此。其上调节脏腑机能的孔穴、募穴、交会穴,各种枢纽星罗棋布。

例如任脉上的关元穴,您大可理解成关于元气阳气的穴位,与肾经相通。中极穴,是脾经营气的中转站,曲骨穴是肝血运输枢纽。这三个穴位是管理生殖系统的要穴。提到这些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腹部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您去背那些穴位名称及功能。

揉腹保健法又称为“内壮法”,即通过一整套简单有序的轻柔按摩方法,使内脏元气汇聚,气血运行通畅,而达到“内气强壮”的目的。本套揉腹法本名“仙人揉腹”法,与一般的局部揉腹方法不同,该方法可以全面的打通中、下二焦,联通整个腹部的经络,健身效果非凡,故此得名“仙人揉腹”。

仙人揉腹又称“延年九转法”,据雍正年间长白人颜伟记载:

燕台方道者,不知纪年,偕之游者,辙言与其祖父相习,约近百年人物也。多力,声如钟。七尺,挺坚,撼之若铁。戏者以长绳系其腕,令十余人拽之,彼引手,十余人制而前。以二指钩二人,悬而起。行如飞,追者莫能及。常一刻往通州市饼,行四十余里归,饼犹炙手,人皆称为地仙云。余少年多疾,药饵导引凡可愈疾者,无不遍访,最后始识方君。凡游戏玩弄之术试其技能者不俱述。盖余以却病为急第,求指示一二延年之方。方君日:“吾道之妙,医不假药,体乎易简之理,合乎运行之数.天以是而健行.人以是而长生,岂第却病已乎?”虔求其方,语以揉腹一法。妙合阴阳,中按节度。余循习行之,疾果渐减。后以此法语亲交中病者,无不试有奇效。即方君之瑰奇伟异,群目为神仙中人者,亦率由此。余不敢自秘,绘图列说,附之歌厥,以广其传,既不昧平日之得力,亦欲世人共登寿域云尔。

预备势:在保暖的前提下,脱衣松裤,正身仰卧在床上,最好能够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静虑,调匀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窝部

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次。

再从右向左逆时针按摩21次。(图1)第一图,用两手中三指按在心窝(剑突下凹陷处)部,而后自左向右顺着转圈揉按二十一次,再自右向左反着揉按二十一次。

图1

第二式:回环按摩腹中线及腹两侧

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再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循环做共21次。(图2)第二图,用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向下顺揉,一边揉一边走,揉至脐下耻骨处为止。

图2

图3

(图3)第三图,用两手中间三指从耻骨处分别向两边揉,一边揉一边走,揉至心窝部两手汇合处为止。

第三式:推按腹中线部位

以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图4)第四图,用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向下直推至耻骨处二十一次。

图4

第四式:右手绕脐腹按摩

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五式:左手绕脐腹按摩

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图5)第五图,用右手从左边转圈揉按脐腹部二十一次,再用左手从右边转圈揉按二十一次。

图5

第六式:推按左侧胸腹

左手做叉腰状,置左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第七式:推按右侧胸腹

右手做叉腰状,置右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右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图6)第六图,用右手把右肋下腰肾处—拇指向前,余四指托后—稍用力捏定,用左手中间三指从右乳处向下直推至大腿根部二十一次。再按此法推右边。

图6

第八式:盘坐摇转

改为盘坐势,两手拇指在里,四指收拢,握捏成拳(道家称为“握固”),分别轻按两膝上,全身放松,足趾微向下屈。上身微往下俯,进行缓缓摇动。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后、按顺时针方向摇转21次;然后自右向前、向左、向后、做逆时针方向摇转21次。

摇转的幅度宜大,如摇转向左时,应将胸肩摇出左膝;摇转向前时,宜将上身摇伏膝上;摇转向右时,应将胸肩摇出右膝;摇转向后时,上身宜尽量往后倒。摇转以满足为妙,但又不可心躁图速,着意急摇。(图7)第七图,做完前面各节后,起身趺坐(亦称双盘)即双足交叠而坐。双盘有困难者,也可采用“单盘”或自然盘坐姿势。

图7①

图7②

两手拇指尖压住无名指根部横纹,余四肢自然弯曲,分按在两腿膝盖上,双腿十趾也稍弯曲,然后以肩胸部自左向前、由右向后摇转二十一次;完了,再按前法自右向前、由左向后摇转二十一次。前面的方法如图摇转身体,摇转时,向左即将肩胸摇出左膝,向前即摇扶于膝上,向右即摇出右膝;无论向前弓腰还是向后撤身,都应以摇转充分为准,不能着急用力。

图7③

练习次序:

将一至七式依次作完为一遍,每次应连作7遍。作完后,起身盘坐,按第八式摇转,左右各21次。(将前六图所示动作依次做完为一遍。每做此功夫时,连续做七遍完了,就坐起来按图七所示动作摇转二十一次)。

凡做此项揉腹功夫,必须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在放矮枕卧具上平铺席子端正身体仰卧在上面。双脚并齐。足心少许弯曲,手指轻轻揉按,缓缓移动。照这样清晨睡醒时做功叫早课,中午做功叫午课,晚上临睡时做功叫晚课。通常每日应做早中晚三课,如果遇到事情繁忙的日子,早晚两课必须坚持。开始做此功时,一课做三遍,三天之后一课做五遍,再过三天后一课做七遍。此揉腹功夫男女均适宜,只孕妇不可做。

注意事项:

1、练功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姿势第一至第八节,以正身仰卧为主。

2、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的的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练功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3、依次做完前七节为1度,每次可做2~3度,最后以第八节摇身毕,初练功者早晚各做一次,不可间断,只要持之以恒,必见成效。每次如认真作,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越慢越好。倘遇有事,早晚两次必不可少。

4、练功期间,由于胃肠臑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的练功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作任何处理。

5、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练此功。

揉腹效验:

1、腹部温热:一般认真作到第六到七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内气汇聚的表现。

2、胃肠蠕动有声: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慢慢每次都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3、头脑清爽愉快:认真作完揉腹保健法,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4、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5、食欲改善: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6、面色光润、身体健壮: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中医学角度: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本保健法与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仅将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沉到丹田,将中焦和下焦连成一片,通过圈揉和回环晃海,横向联通足阳明胃肠、足太阳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等经脉,使整个腹部的内脏得到运动。使内气迅速汇聚运行,坚持揉腹法,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本功法属于强壮功法,通过培护脾肾达到补气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练此功,有助于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虚损性疾病,同时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角度: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淋巴液循环,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从而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和便秘等疾病。另外,坚持揉腹还可迅速消除积存在腹部的脂肪,有助于防治肥胖症,因为血液大量进入腹腔,因此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此外,揉腹可以产生的“啡肽”类物质,能够迅速缓解大脑疲劳,使人产生愉悦清爽的感觉,非常有助于脑力劳动者恢复疲劳。提示:随着揉腹天数得增多身体各部的机能都在增强,难免要有性的冲动,这时应有所节制。尤其是中老年人“保精即保命”。要有信仰,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寄托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寄,修心修,行善行,积德积,忘我忘。

4.养肝自我按摩导引十法

宽胸法:坐位,右手虚掌置于右如上方,适当用力拍击并渐渐横向另一侧移动,来回10次。以两手掌交叉紧贴如上,横向用力擦动20次。两手掌虎口卡置于两腋下,由上沿腰侧向下至髂骨,来回推擦,以热为度。可宽胸理气、通畅气机。

运双目:端正凝视,头正腰直,两眼球先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10次,然后瞪眼前视片刻,再逆时针方向如法抄作。可使双目顾盼灵活、神采奕奕。

擦侧腹:坐位或仰卧位,两手掌分置于两胁肋下,同时用力斜向小腹推擦至耻骨,往返抄作20次。可健脾理气。

拿腰肌:坐位,两手虎口卡在两侧腰部肌肉处,由上往下至髂部捏拿腰部肌肉,往返抄作10次。

理三焦:坐位或仰卧位,两手四指交叉,横置于膻中穴,两掌根按在两如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至腹股沟,共推20次。可通利三焦、理气养肝。

疏肋间:坐位,两手掌横置于两腋下,手指张开,指间距与肋骨的间隙等宽,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脐水平线,重复10次。注意手指应紧贴肋间,用力宜均匀,以胸肋有温热感为宜。可理气疏肝。

舒气法:两掌重叠,置于两如间的膻中穴,上下擦动30次。可疏理气机,刺激胸腺,增强免疫机制。

叹息法:全身放松,先深吸气后,再尽量呼气,在呼气时发出“嘘”音,并尽力瞪目,重复10次。可调和脏腑,疏肝理气。

拨阳陵:坐位,两手拇指分别按置于两侧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处),其余四指辅助,先行按揉该穴1分钟,再用力横向弹拨该穴处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为好。可疏肝利胆、调和经气。

振胸膺:坐位,先用右手从腋下捏拿左侧胸大肌10次,再换手如法抄作。双手手指交叉抱持后枕部,两肘相平,尽力向后摆动,同时吸气,向前摆动时呼气。一呼一吸,抄作10次。可理气宽胸、振奋胸中阳气。

注:以上推荐,有些动作是相似或是重复的,大家不必一一尽做,只需从四种选择一种进行锻炼。

5.按丰隆健脾祛痰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丰隆穴自古都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有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的功效。点按双侧小腿上的丰隆穴,力道以产生轻微痛感为宜,时间约为1分钟。

6.早睡一小时

早睡觉能够很好地提升气血水平,气血充足了,身体才能健康。谷雨时节湿气较重,早睡一小时,让阳气得到很好的休息,白天才能精神,气色会变好很多。

7.饮羹汤:红豆莲子羹

祛湿红豆莲子羹红豆祛湿,莲子安神,简单的搭配口感软绵,想再香甜一点可加几粒红枣。这个汤清心养神、健脾益气,喝了之后清爽很多,清清爽爽的迎接夏天吧。

主料:莲子20克,红豆80克。

制作过程:

1、红豆、莲子清洗干净浸泡2小时。

2、电饭锅中放入红豆,倒入适量水,煮至红豆软绵,但还是粒粒成状。

3、加入莲子,继续煮20分钟即可。

4、食用时可以调入糖,或者稍为放凉调入蜂蜜调味。

除了红豆,一提到谷雨,当然少不了“吃春”,关于香椿,朋友们点击今日







































白点疯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epv.com/yxwh/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