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影响危害 > 康雅医院中医理疗科三伏灸疗冬病夏治

康雅医院中医理疗科三伏灸疗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火热酷暑的时刻,一般有30或40天。伏有“潜伏”之意。三伏天的闷热潮湿,很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疾病,三伏天防暑降温尤为重要。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此时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机表毛孔开张,三伏“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与灸疗有利于扶助正气,驱除邪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

温经散寒、行气通络

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艾灸的适应证

寒湿入体,灸优于针

瘀血阻络,灸亦所宜

阳虚病证,灸贵于针

气阴不足,亦可用灸

热毒之证,亦可灸之

无论是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灸疗适应证,对寒证、湿证、瘀证、虚证均有效。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死、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艾灸的注意事项

施灸时,应向患者详细交代灸疗的操作过程,打消患者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施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施灸剂量以“得气”为度。

婴幼儿及昏迷、感觉障碍、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患者,及皮肤溃疡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

在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情况下,不宜施灸。

艾灸局部出现水泡,水泡较小时,宜保护水泡,勿使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穿入,将渗出液吸出后,从原穿刺处注入适量庆大霉素注射液,并保留5分钟左右,再吸出药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数日可痊愈。

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物。

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

辨病辨证取穴

感冒:风池、风府、大椎、肺俞、太阳、上印堂等

咳嗽喘病:风门、肺俞、至阳、命门、肾俞、脾俞、关元俞、神阙、次髎、腰阳关等

腹痛腹泻:神阙、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等

痛经/盆腔炎:关元、中极、子宫、次髎、三阴交等

失眠:百会、至阳、心俞、脾俞、胆俞、三阴交等

过敏性鼻炎:大椎、肺俞、上印堂、神阙、肾俞等

颈肩腰痛/关节痛:夹脊穴、百会、大椎、至阳、手三里、阳陵泉、委中、关元俞、昆仑、肾俞、腰阳关、阿是穴等

年三伏时间

7月17日至7月26日初伏

7月27日至8月15日中伏

8月16日至8月25日末伏

8月26日至9月04日加强伏









































白内障青光眼眼球损伤等眼科常见病诊疗
膀胱癌的影像诊断及病例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epv.com/yxwh/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