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饮食配合 > 引起腰背痛原因分析
引起腰背痛原因分析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主动运动的骨骼肌系统与被动运动的骨骼及骨连结系统组成。骨骼肌在中枢神经支配下通过主动收缩牵引骨骼附着点,产生杠干作用使关节完成各种功能运动,但由于人类进化为直立行走时期较晚,运动系统尚不完美,当人体超负荷运动特别是做屈曲扭转时,腰背筋膜、竖脊肌等软组织易出现损伤而产生腰骶部附着点无菌性炎症,如果长期伏案工作,软组织受持续张应力而出现慢性损害。腰臀髋部软组织共同维系腰脊柱与骨盆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包括腰骶部的骶骨背面区域、骶髂关节内侧缘区域与髂后上嵴內上缘区域附着的竖脊肌、腰背筋膜、背阔肌筋、膜、骶髂关节的韧带关节囊的软组织,臀部的臀大肌、臀中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及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腰骶部原发的软组织损害会向同侧的臀部及下肢区域发展而出现臀及下肢的疼痛。因为竖脊肌和腰背筋膜等软组织解剖结构向上延续至颈背部,腰骶部病变亦可引起颈肩背部区域疼痛。腰骶部单侧区域软组织损害可出现肌痉挛,表现为俯卧位时腰背平面患侧高于对侧,可出现脊柱腰段向患侧凹曲。当腰骶部浅层软组织病变时,患者弯腰疼痛加剧,严重者出现腰曲加深;当腰骶部深层软组织病变严重时,患者伸腰疼痛加剧,出现腰曲变直、反曲。如果髂后上嵴內上缘区域与骶髂关节的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损害时,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可直接激惹前方相邻的腰骶从神经,出现丛性的坐骨神经痛,具备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当存在软组织损害时,病变区域会出现牵拉痛、挤压痛和震动痛,髂后內上缘、骶髂关节区域或单侧腰骶部深层软组织损害时,如果腰脊柱向患侧屈曲,就会使深层小关节与骶髂关节区域受挤压刺激而疼痛加重。
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如果不伴有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炎,则只会麻木而无疼痛症状。长期坐位或弯腰持续工作应力作用,在骶骨背面、髂后上嵴內上缘与骶髂关节内侧缘骨骼肌附着处产生无菌性炎症,患者在突然发作前多有明显的腰骶部疼痛或不适感。正常人腰背肌都有屈曲松弛现象,即腰椎最大屈曲时肌电活动几乎完全静止,但大多数慢性腰背痛患者没有屈曲松弛现象,即始终有肌电活动,提示存在肌痉挛。局部的软组织痉挛使脊柱运动的协调性下降,当打喷嚏或腰脊柱突然做屈曲扭转运动时,易引起深层软组织或椎间关节损伤,即临床中常见的急性腰腿痛源于腰椎间盘纤维环、小关节或周围肌肉韧带组织内的痛觉感受器,损伤或炎症反应释放的多种化学性介质可使这些组织产生疼痛或痛阈降低,即使正常的生理运动和负荷也导致腰腿痛。神经肽物质是引起慢性腰背痛P(SP)的重要神经递质。在腰椎间盘纤维环、小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内有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腰腿痛不一定就是神经病或神经根的损害,肌筋膜系统的损害引起SP释放,既可以沿着神经通路产生牵涉痛,又可以沿着神经通路将伤害性信息传递至大脑。据现有统计、能引起腰腿痛的疾病有数十种之多,大致为3大类:①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特别是脊柱及椎旁组织病变:包括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横突综合症、腰椎滑脱、腰椎椎管狭窄症、脊柱骨折脱位、腰椎骨质疏松症、椎体旋转及骨盆不正、脊柱结核、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腰肌劳损、臀上皮神经卡压症、肌筋膜炎疼痛综合征以及腰椎先天性畸形等等;②内脏疾病的牵涉痛以及脊椎急慢性炎症与肿瘤引起的疼痛,如肾脏疾病、男性前列腺病变、女性盆腔、子宫附件炎、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性神经炎、痛风、冠心病、后腹膜病变、消化道溃疡、脊椎及椎旁炎症与肿瘤等;③精神心理性疾病,如癔病和失眠抑郁症。
在临床上,许多专业人员查体不细致,往往根据影像学所见,即认为腰腿痛是椎间盘突出压迫所致,误诊率相当高,其实很多腰腿痛并非椎间盘因素。目前认为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行椎间盘造影术,透视下可见造影剂由盘内向椎管内漏出,并观察到患处充盈缺损,只有经椎间盘造影复制出腰腿痛才能确诊为腰突症,但椎间盘造影术可行性不高,一者操作麻烦,患者痛苦,椎管内易感染,二者射线损害人体。软组织外科学提出了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的鉴别诊断方法,即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管外软组织病变所致腰腿痛的鉴别:站立位脊柱左右侧弯试验、俯卧位胸腹垫枕试验和的准确性,严格界定了手术适应症,避免了患者不必要的手术痛苦,亦有助于降低手术失败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