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饮食配合 > 龙氏正骨环枢关节错位

龙氏正骨环枢关节错位



北京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当您被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慌、失眠、颈肩不适,这七个被笔者称为环枢关节错位之七宗罪所困扰时,可否想到拍几张颈椎的X光片(注:除常规的颈椎正侧位,还应加拍颈椎张口位),以确定一下是否是由环、枢椎惹的祸。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许多难治、反复发作的疑难病症,甚至一些怪病,都与环、枢椎有关。除上面提到的外,诸如头昏、健忘、耳鸣、耳聋、眼花、视力疲劳、颞下颌关节紊乱、精神障碍等,可能都有环、枢椎的份儿。

环、枢椎为枕下的第1、2颈椎,在整个脊柱中处于领头的位置,可称“带头大哥”,为26节脊椎的引领椎。环椎以前弓后面的凹形关节面套在枢椎的齿状突上形成环齿关节,环椎以齿状突为轴转动,完成头部的大部分转动功能,这种天造地设的灵巧结构也正是该关节稳定性差、易发生半脱位的根源。环枢关节半脱位的类型非常复杂,仅以环椎偏位为例,可有向前、向上、向下、侧向、旋转,加上复合偏位有十八种之多。引起偏位的原因,有先天畸形,新旧外伤,尤其震荡及挥鞭样损伤,长年不正确的姿势,咽喉部的感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椎周软组织如关节囊的炎性水肿。

环枢关节错位,压迫枕大、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引起枕、颈部疼痛。压迫第二颈髓处的脊髓束,刺激三叉神经脊髓束,引起前额、眼眶、太阳穴疼痛。环椎横突旋转向前或后,压迫、牵拉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颈上神经节位于第二颈椎横突前方附近,易受环枢关节半脱位或炎症刺激的影响,颈上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引起椎动脉痉挛,由内耳前庭的缺血导致眩晕。亦可压迫颈动脉鞘及附着的迷走神经,影响来自颈部交感神经的心丛,产生心悸及血压异常。

枢椎的偏位非常普遍,有人统计占90%,恶心中枢位于第二颈髓处,易由颈髓受压迫刺激而产生恶心;如果压迫到副交感神经,引起内分泌紊乱,那就更是怪病丛生了。此外,部分人群有椎动脉沟环及椎动脉的先天畸形,十分容易引起椎动脉的受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部分人稍有偏位,即症状严重,痛苦难忍。而有的人偏位严重,却依然谈笑风生,可见每个人对环枢关节错位的反应不一。

环枢关节位置长期改变,易致颈椎、枕部肌群的残余张力性损伤。发炎、挛缩或痉挛均可使变硬的肌肉压迫椎动脉,长期肌紧张还可使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纤维化形成粘连、水肿,其中最重要的肌肉是头上斜肌和头后大直肌,而斜方肌、半棘肌、提肩胛肌除参与压迫外,还可引起环枢关节位置继发改变。环枢、寰枕关节囊炎性水肿亦同环枢关节位置改变互为因果,这些软组织的僵硬、紧张可引发头、枕、颈、肩部的疼痛,常被诊断为偏头痛或血管紧张性疼痛。复位环枢椎既可解除压迫,也可缓解肌紧张。

环枢椎错位的诊断须仔细测量,有的病人移位很小,却有严重的眩晕、恶心、头痛,并伴有较重的体征,可能与炎症较重、急性发作、个体差异有关。环枢椎错位的复位较易,但稳定性较差,需颈枕部软组织的平衡做防护,功能锻炼可作为较好的配合,许多人需多次复位。

环枢关节错位,作恶多端,认识到它的人却不多。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如果有上述症状,就可在风池穴、“后脑勺”处摸到肿胀,压痛剧烈,当然如果在耳下、下颌角后触摸到偏移的环椎横突或枢椎的棘突,那就可以盖棺定论了。确诊则需要拍颈椎的寰枢椎张口位。

脊椎损伤、错位已被部分人称为继病原微生物、心理卫生之外的第三个致病原因,称为脊源性疾病。随着脑力劳动的增多,呈增长之势,以伏案工作为主的人群应对自己的脊椎多加呵护。

龙氏正骨颈椎十法操作方法

1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座位操作。

2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上段约屈15度,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5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5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隆起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侧凸症,先治健侧(凸侧在下,凹侧在上),后治患侧,逐个复位。

4侧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侧向搬按法:适用于颈椎1-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牵、扳、按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挎角搬按法:适于C2-4后关节“混合式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重复2-3次即可复平。

7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适于颈胸交界区(C6-T3)的关节错位。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在床边悬空,面向颈部放松。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2-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8侧卧推正法:适用于各种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轴变直,反张者有效,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反张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滑脱较重者,用牵引下推正较易成功,或取仰卧位于推正时加牵引力,亦可复正。

9反向运动法:

用于松解肌痉挛和肌挛缩(颈背部顽固性牵涉痛)。

10牵引下正骨法

适用于C2、3以下颈椎病或外伤致病者。

如,椎间盘突出并发多关节多类型错位,钩突增生并发错位,颈椎椎间盘变性并发各类型错位,颈椎倾位仰位式错位或脊髓型颈椎病因故不能手术等疑难病症。

下分牵引下摇正法、牵引下扳正法、牵引下推正法。

*牵引前,必须先复位寰枕和寰枢关节错位,以防加重头晕。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epv.com/ysph/1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