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饮食配合 > 广义自然大观三
广义自然大观三
白癜风应该吃什么 http://pf.39.net/bdfyy/bdfzj/180724/6413270.html生物史与细胞生态
起初,有机大分子构成细胞膜与原生质胞浆,谓之“原核细胞”;尔后分化出细胞器与细胞核,谓之“真核细胞”,多细胞有机体由真核细胞组成。
(原核细胞:蓝绿藻、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及支原体。
真核细胞:绿藻、眼虫、变形虫、纤毛虫等。
目前来看,就生命力,适应力和侵犯性来看,最原始的原核细胞具有最强大的活力,近年来不断污染太湖和滇池的就是蓝绿藻,而且导致高等动物感染以及人类发生传染病的致病菌也多为原核细胞。
一般认为高级物种占有种间竞争优势,但从更广阔的视角上看,反倒是低等物种更容易侵犯和战胜高等物种。)
原始单细胞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原始地球、还原型大气、无臭氧层、上万倍二氧化碳等等,生存条件极端恶劣。单细胞生物具备面对各种苛酷环境的适应力,可生存于诸如火山口的90℃热泉、含盐量高达23%以上的死海、难以测出水分的沙漠以及酸碱度极高的废弃矿液中等等。此外,它的生理储备几无限量,且无衰老寿终之死,代谢可采取自养与异养、厌氧与需氧的不同模式,甚至连病毒侵袭对它都只能产生变异效应,即可能换一个编码型和表现型而继续生存。)
原始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处境。[多孔动物如海绵,腔肠动物如水螅、海葵等等,这些原始多细胞融合体多是二胚层生物,即细胞排列成两层的组织,此刻的细胞分化度低、细胞生态与单细胞差别不大,机体生命力旺盛,可分割再生,物种寿限长达数亿年或更长时间而不衰。至扁形动物(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后分割再生现象少见。]
高级而复杂的有机体内的细胞处境。(单细胞的“面积体积”比值很大,是人体的30万倍左右,这样尤其有利于它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但进化至胚层动物阶段以降,机体细胞的“膜遮蔽”现象逐渐严重起来,它势必造成“细胞窒碍”的后果,即给各细胞造成“信息遮蔽、营养遮蔽、呼吸遮蔽”的三重困局。
此刻的细胞不得不分化变形,以便构成组织体系,从而通过有机体的整体调配来缓解各个细胞的营养失衡,由此造成越高级的生命结构其细胞单元的独立生存度越低,系统依赖性越大,反过来,又由此促成生物机体的系统结构倾向于越来越复杂,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分化程度也相应变得越来越高,而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越脆弱,可比较干细胞、上皮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差别: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最低,因此它生机勃勃、前途无量,尽可以向任何细胞系发展;上皮细胞次之,故而尚能保有不断脱落又不断再生的潜能;神经细胞的分化程度最高,结果它的生命力也最薄弱,只要缺氧数分钟,它就会坏死液化,且无力再生,所留下的组织空缺只好听任胶原纤维来补成瘢痕。)
人体平均是由大约万亿个细胞组成的。因此,人体各类细胞的生存状态或生存环境(内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谈“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间液、淋巴液、脑脊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交换;血液是关键。
内环境涉及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的稳定以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给等;此外,它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譬如饮食成分、呼吸环境、血液黏稠度、排泄系统状况,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理或病理变化等等。
这个“内环境”相当于让所有体细胞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反过来看,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又显得格外困难,因此,从大节上着眼,可以说所有高等动物,尤其是人体的基木架构就极其脆弱。)
最后审视文明化了的人体细胞内环境状况。(人体内环境须历经亿万年整个多细胞生物进化史的逐渐磨砺方能形成,然而,短短数千年的文明,却让我们的饮食结构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正在超出或已经超出了内环境所许可的微调范围,结果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内环境酸化和有毒物质蓄积等严重后患,由此造成的显性或隐性损害无法估量,它至少与上千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具体细节,容后另议。)
结论:从生物史上看,细胞生态的逐级恶化才是造成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趋向于复杂化的原因。
生物史与器官功能
原始单细胞的质膜功能和细胞器功能。(细胞膜的结构:流动性类脂双分子层,即所谓“液态镶嵌模型”。它是细胞体的屏障膜、呼吸膜、营养膜和信息膜,其上分布的各种受体,类似于机体的感受器。胞内细胞质中形成多种细胞器,类似于机体器官系统的雏形,譬如:内质网参与物质代谢,线粒体负责能量代谢,溶酶体涉及细胞防御,细胞核主导分裂增殖等等。不夸张地说,原始单细胞本身就是一个最简单、最完整、最高效也最强健的生命单元。)
?
低等生物的简单生存方式及其稳态组织功能[低等生物的细胞分化只有两类,那就是负责营养的细胞群与负责增殖的细胞群,如团藻,由此奠定了后世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基本属性,谓之“食色性也”。按理说,生命只要满足了这两项欲求,即可安然永存,然而,这种简单生存方式与稳态组织功能之间的恰当匹配偏偏不能恒久维系,于是就生出了后来那些无穷的欲望和无尽的追求,相应的,也就生出了后辈那些复杂而又易于失衡的组织器官系统。仅以感觉器官为例,从扁形动物朦胧的初眼,发展到飞禽走兽敏锐的五官,它只表明越后衍、越高级的物种,其依存关系越繁难,求生处境越艰辛。]
高等动物复杂分化的生存形势及其相应的器官、系统功能配置。[依循生存形势的艰危化发展,生物机体的畸形化衰变也就层层推进:它由最初同类细胞聚合而成的简约“组织”(像团藻那样的滋养细胞群或增殖细胞群),演变为不同组织构合而成的特种“器官”(像由内膜、肌层、传导纤维和外包膜构成的心脏),再进化为不同器官配套而成的功能“系统”(像由心脏、动脉、微循环毛细血管、静脉配成的循环系统),最后成就为各功能系统联署合一的别致“机体”(像循环系统必须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等协调运作才能实现其生理功能)。
这个所谓的“进化”过程乍一看似乎精彩纷呈,实质上却是硬生生地将原本简捷、高效而又格外稳定的生存方式扭曲为复杂、低效而又动辄紊乱的求存困局,其演进路径大抵如下:胞质膜→内胚层细胞→腔肠动物的原肠胚→高等动物的胃肠器官和消化系统;外胚层组织→水生动物的鳃→陆生动物润化功能的呼吸道和肺;细胞核→孤雌繁殖的有丝分裂→水生动物的体外受精→陆生动物防干燥、多营养的卵胚过程乃至胎生哺乳系统等等。]
?
各器官及系统的进化强迫动势。[自然选择下的“生物进化”完全是一种强迫动势,整个过程及其结果其实一点也不美妙。原始单细胞生物起初只需阳光一缕,营养即告自给自足(光合作用),是谓“自养型”生态。尔后的多细胞有机体,除植物一系续此而行,动物们则全然丢失了这样简便的生存方式,它们必须摄入其他生命体作为自身的物质能量来源,是谓“异养型”生物。这就迫使动物们必须备有某种觅食工具和能动属性,于是,从初始之鞭毛,到后衍之肌肉、骨骼、肌腱、关节等一整套运动系统就此赘生。添加这般巨大的负担,当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也就需要更复杂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等为之辅助,如此环环逼迫,层层加码,到头来,这些后缀的重负倒显得成了一系列不可或缺的必要装备了。所谓“变异进化”,就是“在某种身不由己的情势下不断地自添累赘的过程”。]
?
结果导致器官结构复杂化、系统机能脆弱化以及功能储备递减化之总体趋势。(譬如:淡水原生动物或海洋低等生物,它们分别处在液体渗透压明显低于或高于自身胞浆的危险环境中,其内外差别常常高达十倍乃至数十倍以上,然而它们并没有专门排泄水分和盐分的肾脏器官和泌尿系统却安然无恙,它们的胞膜调节功能足以处理两者之间的悬差平衡。
相比之下,要是把人类的血细胞和体细胞置于这样的液态内环境中,则它们顷刻之间就会积水崩解或脱水死亡,纵然人体把自己肾脏器官五倍左右的功能储备全都调动出来也无济于事,临床上把远比这种局面轻微不知多少倍的情形称之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就是说,高等动物和人类的复杂精致的各种器官,表面上看似乎“进化”的功能齐备而有余,实则早已“退化”不堪,几近衰竭。现代医学理论为之唱尽赞歌,未知躲在暗处的低等先辈们是否正在为如此夜郎自大的昏聩子孙欷觑神伤。)
生物史与神经系统
?
仍然从细胞多胚层的进化谈起。[从单细胞的全方位敞开、单胚层的大面积开放至腔肠动物呈双胚层半遮面,再到扁形动物进化为三胚层全遮蔽,位于中胚层的大部细胞被完全封死,外胚层之神经元因此不得不发生,由以协调各个细胞(乃至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营养输送和功能配置,这就是“神经细胞”(亦称“神经元”)或“神经组织”得以发生的原委。
介绍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由胞体(位于中枢)和突起(神经纤维)构成,胞突分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分别起接受信息和传导信息的作用,是细胞受体功能的特化,也是细胞畸变演化的典型。]
?
神经系统的结构进化与功能配置。[大致如下:组织分化→神经网;器官分化→神经节;系统分化→脊髓下中枢;外向运动系统及感官系统复杂化→丘脑网状系统即情绪应激系统成熟(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分化);再进一步就是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这个进化步骤,标志着机体微观内环境的繁琐难调和机体宏观外环境的复杂难处。]
神经系统的中枢化和全控性问题。[高度中枢化之后,不免出现机体各分属组织对神经系统的过度依赖性,谓之“N系依赖”。譬如:神经损伤导致肌肉失营养性萎缩惊吓、过度刺激,甚至包括文化暗示均可导致癔病发生;潜意识影响可能造成人体内外系统性反应失常等等。]
神经系统的复杂化和自扰性问题。[分化程度越高的组织细胞越脆弱,譬如神经元或脑组织最易遭受损伤、最难修复损伤却又最不允许损伤,即它的损伤殃及范围最大,危害程度最深,故而高等动物和人类的死亡以“脑死亡”为标志。
再则,复杂和精致的结构易于产生凌乱与干扰,人类的神经系统就是最好的例证,譬如:心理紧张足以导致器质性胃病、神经衰弱、高血压、脑血管硬化、脏器功能衰退乃至过劳死,思绪焦虑可能导致精神失调甚至精神分裂等等。]?
?
结论:神经系统的长足进化和过度复杂化导致有机体始终处于调节失衡的状态,此乃人类独享的“亚健康状态”得以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古中医“重调理,重养生”,讲究“药石常备,老庄常谈”,其可以正面评说的道理即在于此。)
生物史与免疫系统
原始单细胞和原生动物的质膜屏障、吞噬作用及生化免疫因子[原始单细胞生物至少具备三种免疫功能:?
a.具有极强选择性的质膜屏障(即胞膜屏障),相当于人体的皮肤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
b.吞噬作用,高等动物体内的免疫吞噬细胞如白细胞之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就是原始单细胞同类功能的特化与强化;?
c.产生免疫因子,如抗病毒干扰素、溶酶体释放酸性水解酶等,人体TB淋巴细胞即属此项固有机能的特化。
?注意:原始单细胞生物独霸地球20亿年以上,其免疫选择可谓严格之至,除极少数可能被类病毒或病毒侵扰外,单细胞自身的结构周全状态使得“菌类感染”现象(即单细胞之间相互犯乱寄生)成为举世难见之罕例。]
?
低等生物的简单强健及其体细胞的原始免疫功能保留。(低等生物结构简单,细胞分化程度不高,因此除个别病毒外,不具有一般宿主的寄生条件,再加上其所有体细胞都保留着某种原始单细胞的免疫功能,故而它越原始低级,感染概率反而越小,亦即体细胞的原始免疫功能越强。)
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与其粗糙不洁的生活方式之关系。(高等动物譬如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机体结构复杂化,特种细胞脆弱化,也就是各类高分化细胞的固有免疫功能退化,于是只好缔造出特种免疫细胞、免疫器官以及免疫系统,这表明,它们被病毒、菌类以及各种低等生物感染侵犯的几率大大提高。
但因其生活粗糙、茹毛饮血,一方面处于持续的受染致敏状态,故而基础免疫力偏强;另一方面由于生食多酶、营养全面,食料污染变质的情形少见,加之对体弱者或免疫缺陷型的选择淘汰过程十分严酷,所以,在野生动物界、感染患病的概率总体上仍然偏低。)
总之,处于自然生物史各阶段的物种,由于它们分别面临如下境况:
(1)较低的寄生体分化;
(2)自身结构简单强健,且未形成特化的宿主条件;
(3)保留了较多的原始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茹毛饮血,食无变质,特异性污染环节少;
(5)生活粗糙,机体常处免疫致敏状态,故病患率极低。
人类,尤其是现代智人,其生存情境大变。
A.用火过程中的人体免疫功能退化。(人类用火熟食已有55万年以上,此时间段足以导致消化系统以及全身相关系统的某些常规免疫素质发生基因型上的蜕变,所谓“常规免疫”之对象,可能包括目前看来格外凶狠的各种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甚至多种传染性病原体,详情难以估量)
B.文明化过程中的人体免疫负担剧增。(新石器文明距今仅1万余年,信史文明不过三五千年,繁华的工业文明或年产业革命距今才多年,导致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陡然剧变,人体来不及发生任何适应性变异。但,食物生产、加工、运输、保存环节大增污染环节亦大增,且时间拖延又无可避免,遂使食品变质成为常态;再加上城市化人口密度提高以及交通发展,促进异域致敏源或感染源广泛播散等等,诸如此类的各种变数皆导致人体免疫负担剧增。)
C.复杂人体与精致免疫的系统匹配问题。(过度复杂的人体要求极端精致的免疫系统,加之上述免疫负担增重,如各种感冒不绝如缕,交叉感染无处不在,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于是出现种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也就是免疫系统持续或间断性攻击自体细胞组织结构的病害,如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迁延性肝炎、甲状腺炎、红斑狼疮类风湿等。此乃复杂导致自扰或复杂导致脆弱的范例。)
D.高度进化与细胞返祖的对应性压力。(除了环境破坏、免疫紊乱、紧张焦虑、遗传劣生等文明因素致癌外,还有一个与进化有关的“癌症基础问题”,那就是高度进化与细胞返祖的对应性压力问题,即高分化细胞具有低分化间变的逆反倾向,因为高分化、低增殖的机体多细胞抑制结构才是反常的细胞生存状态。)
结论:生物史进化与文明史进化双双导致人体免疫系统不堪重负。
?
?生物史与人体生理
变异进化即畸变选择。(所谓“变异”都是随机发生的“畸变”,是遗传失范的表征。?
1.由于是畸变,故尽皆淘汰,能被定向选择存留下来的极少;
2.由于是畸变,故即使存留下来,生存状态也难免变糟。?
例如:单细胞变成多细胞融合体,鱼变成陆生动物,树猴变成直立猿等,每一步都是滑向衰落。如果某人生出两个脑袋或三眼六耳,固然聪明有加、出类拔萃,但他是否能存活下来先就大成疑问,纵使千般呵护,居然成人,他高度进化的畸形怪相是否会获得同类异性的欣赏?倘不能,这等“优良品种”如何传宗接代?又如何发扬光大呢?即便由于某种原因,相对笨拙的正常人统统陷入困境,唯有他慧眼独具,能够找见潜藏更深的生存资料,结果迫使众美女转而投入他的怀抱,终于令其儿孙满堂、子嗣繁荣,那么,这群新一代的丑陋变种由于其强大的寻觅能力,难说不会将资源更严重的破坏,进而让他们的死灭来的更快。)
畸变选择即生理建构。(对畸变加以自然选择,可存留的突变基因和变异性状逐步积累,且须一一配合,环环相扣,由此形成新种,也形成了另一套生理系统。
例如:腔肠变成胃囊,就必须有平滑肌和括约肌配套,由此造成食料潴留就必须有胃液分泌和粘膜腺体,乃至肝、胆、胰等化学消化系统,结果形成了胃溃疡、胃炎、胃癌以及肝、胆、胰上的一系列病理基础;
再如:机体结构复杂、氧耗增多,就必须配以呼吸系统,这又要求循环系统和造血系统必须跟进,由此形成层层逼迫的畸态构造,也形成层层叠加的病理基础如支气管肺病、心血管病和血液病等等。
总而言之,它的每一步畸变,在发生突变的当时都是病态的,在累积突变的过程中都是病理性的,只不过,人们随后又稀里糊涂地把它的系统化或体系化叫做“生理”而已。)
人体生理建构的生物学原则。[1.基因求存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增殖与能量,即性与食,由此构成马斯洛所谓的第一优势需求层次(即“生理”需求,是为“生理”的本原概念),而它恰好是原始单细胞的全部需要。
2.如果原始状态能够完全维护当然最好,如果畸变或衰变不可遏制,则只好进行配套维护,哪怕由此造成系统性衰变也无可奈何,这就是其他各层次需求相继出现的原因(即“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后项需求,是乃后行物种倾向弱化、残化和社会化的继发性产物)。
3.其结果是,生理结构越复杂,需要修补的漏洞越多,于是弄成恶性循环。]
??从这个视角来看“健康”。(可以有三种结论:1.与上述第一条相对应,凡属饮食与性能力未损伤者,皆为健康;
2.与上述第二条相对应,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可能完全健康;
3.与上述第三条相对应,生活状态越文明越就越不健康。)
结论:(1)生理建构导源于变异进化,但变异进化过程直接就是畸变选择过程,换言之,有必要把进化理念从“适者生存”改为“畸变求存”。
(2)可见,生理渊源于病理,病理又渊源于生理,二者互为因果,层层滾动,难解难分;如此纠缠蔓延的结果是,生物序列的健康系数倾向下移。
生物史与人休病理
??生物结构与生理扰动。(“结构度”递增,则“扰动量”递增,在所有自然结构中二者皆成正比关系。人体乃生物结构度最高的载体,扰动之繁自不可免。所谓“生理扰动”,就是指“生理波动或自发调节的频率与幅度”,它的进行性增高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也是整个病理学的基础。
例如:低等动物与高等动物的差别,一定是高等动物面临更多的病变;又如:冷血动物与恒温动物的差别,也一定是恒温动物为了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和代谢酶系活性而必须调动更多的生理要素,并相应引发更多的病理反应;再如:临床上常见的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几乎从来不是这个低级神经系统本身发生了什么问题,反而多是由于高级皮层的精神扰动所致。)
???生理扰动与病理调节。(一般说来,某种“生理扰动”的调适过程恰恰是某种保护机制,如“发烧”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疼痛”有助于警示和防范不确定性损伤,“炎症”就是局部防御反应,“腹泻”就是肠道排毒反应,“咳嗽”就是呼吸道清理反应等等,但也正是它引起了不适,此即所谓“病理变化”或“病理调节”。可见,生理即病理,或动态调节的生理即病理。显然,这些不同称谓的内涵原本完全是同一回事。)
??所谓“疾病”的一般状态。[可见,一般所谓的“疾病”,就是指“生理扰动引起不适感”,这种情形与生理调节过程没有分别;反倒是那些没有不适感的扰动格外危险,常常从根本上超出了生理感应和反应的范围,譬如:ⅹ光或核辐射、无味化学品、工矿重金属、细微粉尘污染、光照强度或时间的改变(扰乱生物钟)等;再如:紧张、焦虑、抑郁等;还有那些反而让人生理上产生快感的,例如:酗酒、吸烟、吸毒、滥交、过量饮食等;然而,这一切恰恰是文明的产物,或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些不表现为病态不适或生理扰动的隐性侵害,到头来反而会造成最深在的系统性远期损伤。]
??生物病理动态。(反过来,看看后生动物的痛苦表现:如昆虫的蛹化、羽化,爬行动物的蜕皮,哺乳动物的孕产反应。站在原始前体物种的立场上看,这才更像是病态。可见,病理即生理,或连续配套的病理即生理。)人体病理生理动态。从人的新生、成长、衰老到渐进性死亡,整个过程是病理还是生理。
分娩(在一般动物看来属极度难产)、新生儿黄疸(哺乳动物幼体之通病)、湿疹(营养越好的幼儿越多见)、腹泻(哺乳期断奶辅食的幼儿多见);成长期的缺钙(人最严重)、换牙(人最痛苦)、躁动(青春期男女遭遇文明态压抑或挑逗):老年性的骨质疏松(一般动物活不到骨折期)、痴呆(被人视为一般动物的正常状态)、动脉硬化(4岁开始的高营养病)心脑血管意外(约占人类死亡的80%等)这些所谓的“病变”在动物中极少发生。足见,人生就是病态的,而文明人生则是病态的锦上添花,可谓病态的绚烂”或“绚烂的病态”。
??结论:病理即生理。即在大多数情况下,或在一定的不适范围内,疾病与健康没有分别。换言之,生物史就是病态的生理建构史,文明史更是生理的病态建构史。
生物史与人类文明
??从大脑皮层只能代谢葡萄单糖谈起。(人类新皮层中枢细胞的过度分化,使其连一般体细胞的多源物质代谢功能都大部丢失了,脑神经细胞只能通过对葡萄单糖的三羧酸循环来获取能量,脂肪与蛋白质中潜藏的能量它已统统不能直接利用了。
于是,人类早期只好像一般灵长动物那样广摄水果之类的甜食,以寻求碳水化合物,不足之时便收集草籽服食,因为草籽是多糖类淀粉的富集胚体,“农业文明”由此启动。
现在已知,将野麦草或野燕麦培植为大麦小麦可能起源于古埃及或两河文明,黄河流域的原始先民最早将狗尾巴草培育成耐旱的谷粟,长江流域的远古定居者则不得不承担转化稻草种子为水稻大米之辛劳。)
生殖与迁徙。(旧石器时代末期,随着智化能力和生存技巧的提高,生殖存活量逐步抬升,这标志着人类的自然生存形势出现了新的危机,“迁徙文明”因此而成为必须。第四纪冰期导致大陆板块之间易于交通,人类从此遍布全球,终而至于把自己在空间上的生存余地挤兑到零点。)
裸毛与衣物。[现存种猴类和猿类皆有披毛,唯独人类是“裸猿”。体毛脱落原因:由逍遥“丛林猿”畸变为落地“狩猎猿”,导致活动量大增,结果是:奔命挥汗、散热困难、秃毛斑驳、丑不可言,此其一说。
其余各说简介如下:
下树返海说(背毛向后下符合水流方向,皮下脂肪增厚,手变灵巧以利捉鱼,但何以无鳃却见肺活量增加。);
用火取暖说(穴居烤火,体温得以保持,但何以胸毛尚存而背毛尽脱?);
幼态延续说(初生猿无毛,如初生之熊兔鸡犬皆无毛,维持幼态使之一裸到底,但中老年后何以不见体毛增生反见毛发失落。);
对偶育后维持性感说(无性周期、雌性先裸、触觉性感,以利繁衍,外翻红唇如阴唇、隆起乳房似臀形等,听来动人,细思唐突,故似难于独成一说);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之,也许是上述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加上被迫北迁的缘故,“着衣文明”必须发生。]
??文明进展与定居。[农耕平原无洞穴,体弱多病又必须要求遮风挡雨的居住条件,于是早期只好浅挖地窖半穴居,逐步进入“室居文明”,从此彻底背离了“草木四季青,鸟兽风雨行”的潇洒与刚健。]这个过程最终引出的后果如下:
1.用火文明:熟食与免疫退化,保暖与伤风成病等;
2.农业文明:籽食高血糖、高谷胶,外加生态破坏等;
3.牧业文明:肉食与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和酸血症等;
4.工业文明:环境污染,体能退化,营养过度及营养不良等;
5.信息文明:信息暴涨与神经紧张,以及机体机能全面失调等。
结论:
(1)文明史是生物史的继续,而不是人类突发奇想或自觉努力的结果。
(2)短促而急速的文明化进程,从根本上背离了人体的先天生理秩序。
建立在广义自然史上的医学视野
????基于上述,有必要重释“疾病”的概念:??(一)它大多属于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畸变,正是这种畸变导致了生命的进化,是谓“进化病”。??(二)其次才是后天的适应性或非适应性反应,超出这个反应的幅度或区间(自体调适范围),即构成“文明病。现代医学理论的偏差。(所犯的是人类的通病:1.赞美进化,于是不能理解自然演进的实质;2.自我欣赏,于是不明白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3.生理、病理截然割裂,于是分不清疾病与正常、医疗干预和保养调节的分寸。总之,使整个医学从基础导向上发生了系统性偏差。)??现代医疗实践的失误。(1.医学从理念到操作,一般倾向于过度干预;2.病人或被误导或出于自发,总是倾向于小病大医;3.双方一致迷信科学,结果倾向于更加具体的文明危害,即医源性损害。)(三)医疗介入更加直接地扰动甚至加害于有机体的生理调节和病理修复过程,从而造成显性或隐性的“医源性疾病”。??总结:有了上面这些铺垫,才能真正理解“人体与自然、进化与文明、生理与病理”的基本状况,此为后述各项具体问题的基础。“进化病”??临床疾病分类的道理与缺陷???既往疾病分类,重点着眼于方便临床治疗或人为干预。???所以,内外儿妇、眼耳口鼻、心肝肺肾、脑骨牙皮等分科愈来愈细,医院如入迷宫的程度。它的合理性在于研究和诊治的深入细化,但这恰恰是把某种进步性损害引向纵深的路标和步骤。结果,它一方面直接拓展了医疗干预的渠道,另一方面间接诱导病人甘愿陷入医疗泥潭。这种医患之间的配合关系,既有可能是无意识的自发过程,也有可能是发生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有意识误导或胁迫。??基于前述的理论导向,我们完全有理由换一个角度对人类的所有“疾病”给出某种深入而全新的分类,它简单、明了,特别有助于人们清晰地领悟人体疾病的发生渊源和内在本质,并进而清醒地把握自我保健和医疗介入的分寸。分类如左:(1)进化病:(2)文明病;(3)医源性疾病。?以下分别加以论述。“进化病”过去也叫做“遗传病”,旧称呼的缺点:a.范围被缩得极小;(说家族史,却不辨先天性“进化遗传”与后天性“习惯传承”所造成的致病性影响之区别。)b.看不出发生的原因和理由;(让先天因素空洞化,却增加了很多无稽的诱因。)c.为对它的胡乱治疗留出了可以任意变通的余地;[既然是先天遗传病,理论上就应该没有多少医疗干预的余地,然而实际在临床上反见深度介入,如对待高脂血症(由丛林猿进化成狩猎猿的高能代谢方式)、禿顶(脑部高耗能代谢的保护性散热机制)、狐臭(原始分群求偶境况下泌离腺分泌的必要“性信号”)等,说明不当治疗的不利后果(譬如,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通常是全然无效的,万一有效则会招致机体物能代谢的隐性紊乱,由此造成的损害可能远远大于它的正面效应,且其药物毒副作用更似雪上加霜,而本来只需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即可平安无事)。]d.同时又为治不好它预备了充分的托词;e.然后还对排除在外的其他“病变”划出了医疗干预的无限空间。其实,几乎所有疾病都与遗传有关,区别仅在于“遗传或变异的原因及其必要性”。[例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侵扰,遗传度14%,属于最古老的细胞病之余绪,只是发病率远高于单细胞时代,导源于体细胞或上呼吸道细胞的胞体免疫功能退让给机体免疫系统所致;自然病程7至14天;低遗传度表达为先天免疫型对是否感染和病情轻重的影响。实际上连自杀都与遗传有关,海明威及其父兄皆自杀而亡,与天生多血质气质有关,此性格有利于落地猿在全新的陌生环境中开创新生活,却不利于其在过度紧张纷扰的现代社会氛围中求存。]再则,“生殖”或“生育”是一切生物属性和生物本能的核心。[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突变累积的畸病因子不可胜数,其中大多为隐性基因病,即以杂合子隐性状态来规避自然选择的淘汰。如正常情况下,1/杂合子携带者遗传为纯合子发病者的概率是其平方积,即百万分之一,故超出自然选择的极限。此外大凡有利于生殖者,即便是病态,也不受选择清除,譬如,狂躁抑郁症因有助于才华表现、行为成功,且性能力偏强,反而呈选择型扩增;这种情况还见于增加受精卵着床率的许多病态基因,因为不自觉的正常超早期流产率可能高达20%以上,结果导致如苯酮酸尿症(苯丙氨酸代谢异常、纯合子者智力发育障碍)等胚胎成活率显著偏高。再如,非洲的镰状细胞杂合子者既不发病也不易被疟原虫侵害,故在疟疾盛行期杂合子携带者倾向增加,此谓之“杂合子优势”,很多见。另外,生殖期后的中老年基因病也不被淘汰,如多数癌症、冠心病、老年痴呆等。]所谓“进化病”,无非是指某些选择性或中性的变异进化性状,在后衍环境或特定场合表达为不适应性或超出正态分布的情形。[例如性变态,从同性恋(发端于动物性讨好,单性别社会组织隔离,教育期延长求偶期拖后父母性角色倒置等)到窥淫癖(动物偷情夙性的文明化宣泄,如看不够的黄色书刊和爱情影视片,好评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前者尚属少数,但有增多趋势,后者早已成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可谓之为“病”否。若然,倒像是某种渗透人性的社会病。?此外,关于“同性恋”,在动物界少见,主要表现为某种后期社会分化现象,即社会地位较低的同性成员向种群领主以性交姿态示好;关于“窥淫癖”,源自动物偷情有利于种群繁衍之规定,雄性尤然,故而人类文明社会的对偶婚制历来很难稳定。]???由此可见,“进化”很可能是“畸病化”的基础铺垫,“畸病化”很可能是“进化”的变态延展。生育进化病直立导致骨盆变形,前后径缩小,胎儿却增大,腹凸超常,母体孕期调动过度,引发妊娠反应与妊娠中毒、妊娠骨质软化,甚至妊娠心脏病等。[甚至包括“爱情癫狂症”,“儿女揪心症”等都是进化的产物,即随着寒武纪后两性分化的演进,求偶和繁殖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艰难。从原始单细胞的孤雌分裂繁殖,到两性水生鱼类的体外排卵受精,再到陆生卵生动物的体内受精与孵化照料,直至哺乳动物的宫内孕育与幼体乳养。而且整个繁育过程倾向延长,繁育比率倾向减少,由此又导致两性求偶过程的复杂化和亲代抚幼情愫的强烈化,即求偶过程必须将养育后代的协作因素考虑在内,养育后代必须将母性父性的恋子情怀调动出来。由于生殖进化倾向繁复化,导致人类出现天特长孕期,围产期疾病大增。(狗的孕期63天左右,黑熊的孕期不过天,黑猩猩孕期天,大猩猩孕期天。)流产、早产与早产儿。(流产率增高,流产危害性也增高;习惯性流产与短程产期终止信号的返祖现象有关;早产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母体自身的保护机制,但早产儿不免发育障碍。)在整个动物界,只有人类面临难产麻烦。(也只有人类分娩需要他者助产。婴儿正常面向母亲背侧娩出,即枕前位、头朝下娩出,难产率极高。大头为主因:类人猿脑容量ml,新生幼仔ml,为1/2,故初生即可活动自如;80万年前蓝田猿人脑容量ml:人类脑容量ml,新生儿m,不到1/3,故出生后软弱无能,但已达妇女产道扩张之极限,由此引起宫缩无力、胎位不正、产道狭窄、子宫破裂等严重后果。)胎儿畸形率增高。(先天性、病毒性、药物性、分娩性等等,在哺乳动物界无出其右。)新生儿损伤增多。(窒息、颅内出血、肌肉神经损伤、骨折等等,在整个生物界无出其右。)妊娠反应与进化失调的关系。妊娠过程表达着两方面的问题:(1)妊娠过程复杂化所致的进化失调(包括上述各项);(2)胎儿发育复杂化导致与母体的竞争关系失调(下述前列各项)。妊娠高血糖:(胎儿分泌“人胎盘催乳素”hPL,它与母亲的胰岛素结合,使母体血糖异常升高,以利争夺养分;母体只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双方呈拔河态势,竟可使母体胰岛素高达上百倍。)妊娠髙血压:(妊娠早期,胎盘细胞会破坏调整血流的神经和小动脉肌肉,使母体无法减少流向胎盘的血液;胎盘还制造若干使母亲全身血管收缩的物质,导致妊娠高血压以增加对胎儿的供血量。)定植与流产淘汰:(原本受精卵定植不足22%,流产率78%,此乃母体淘汰不良合子细胞的保护机制;胎儿则倾向于大量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它与母体的黄体化激素受体结合,刺激母体继续分泌黄体酮并阻断月经,加强定植效果。这也是造成人类胚胎畸形率增高的原因之一。)此外,因哺乳期变长,结果一方面易发乳腺炎,另一方面又会因哺乳不足促发乳腺癌。[文明化以后,问题愈多,由于生育模式改变(怀孕次数减少、哺乳期缩短),导致月经频率过繁(古人一生约次,现为次上下),造成性激素水平一直处于大幅度摆动的状态,此乃妇女子宫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等性器官恶性肿瘤急遽増加的不可克服的原因。]妇科疾病:宫颈糜烂、附件炎、阴道炎、盆腔炎与宫颈癌。(皆为“性感增进病”,即由于越高级的物种其产仔比率越低,养育难度越大,结果迫使后衍物种的性活动状态越来越高昂,直至人类完全丧失了性活动的间歇期,表现为生育年龄段的性欲持续亢奋状态,也就是民谚所说的“动物知够不知羞,人类知羞不知够”的那种状态。另外,此类疾病也与生殖器官的结构复杂化等其他诸多进化因素有关。)这里,“生育病变史”同步于“生物进化史,二者并驾齐驱、联袂共舞,一如孪生兄妹,亲密无间。?直立进化病属“系统性进化病”之宏观表现。(“系统性进化病”是指生理结构进化必然导致的系统失衡或系统平衡重新配置引出的病态。譬如细胞组织高分化导致“再生失能”若要恢复低分化再生能力则会增加癌变几率。“直立进化病”就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常见也比较明显的类别。为了对抗直立所致的重力关系改变,遂发生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应变,于是,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是乃心血管病的主要原因。(除长颈鹿等个别例外,一般动物的心脏位置与其颅脑高度大体上呈平行关系。人类直立后心脑位差悬殊,遂要求心脏泵力和血压一并增加,否则即不能保证脑部所需的供血量。)另外,直立导致维持体姿的肌肉负担大大加重,导致负重骨骼结构和关节组织变性或变形,导致体位相关的腹腔和盆腔器官发生扭变和垂落,导致由平稳爬行转向晃动耸立的共济平衡失调,由此造成如下一系列疾病或疾病基础:1、脊柱病:椎间盘膨出或脱出、脊椎骨折、脊柱裂、颈椎病等。2、腰腿病:腰肌劳损、半月板损伤、踝损伤、下肢静脉曲张等。3、腹膜悬挂病:肠扭转、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痔疮等。4、骨病:罗圈腿、骨盆变形、股骨头骨折、跟骨骨折等。5、平衡病:跌倒损伤、麦尼尔氏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再深究一步,直立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脑容量扩张”。(因为,对于俯身爬行的动物来说,脑容量稍微增大即会导致其整体运动平衡失调,这就好比在一根挑平的竹竿前端加载物体必致竹竿倾落,若将竹竿直立起来,哪怕给其顶端加载数倍于前的负荷也无碍于其持重平衡,可见,直立是猿人脑容量增大的前提条件。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一看似简单的体姿变迁,才引出了前一节所述之诸如“难产”等生育进化病,以及后述之种种高智进化病。)???总之,人类是唯一直立而行的动物,他因此而自觉尊贵,也因此而不自觉伤身,前者属主观性的孤芳自赏,后者属客观性的衰残凋谢,所得所失,孰轻孰重,岂非一目了然。高智进化病需要说明,“低智”是动物的保护机制,“高智”属性是其载体生存度严重下移的替代产物。(万物之所以“无智”或“低智”,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偏高,因而无需“智能”之类的东西辅佐就可以安然稳存的缘故,随着物演衰变,智质相应派生,可见智慧一开始就是某类载体之存境趋危的不良指标。人的大脑约有亿个神经元,分化程度与组织程度之高可见一斑;人体的下中枢和神经节系统也格外复杂而致密;凡此进化成果皆构成所有神经精神疾患得以发生的基础。)神经营养性疾病:小儿麻痹、某些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血管性水肿等。神经病:三叉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瘫痪病、面瘫、神经瘤等。脑病:脑震荡、脑血管病、脑炎、脑肿瘤等。内分泌紊乱症:脑垂体病、甲状腺病,以及各种激素分泌失调疾病。神经衰弱病:神经衰弱、失眠、偏头痛等。癔病,即歇斯底里病:可表现为各种非器质性异常与不适。精神病:潜意识精神扰动、抑郁症、精神分裂等。实际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多多少少都与它有关。?总之,神经系统进化是机体复杂结构要求协调的产物,但它因此恰恰成为协调不良的原因,并构成所有失协调性疾病的基础。器官进化病消化系统:如阑尾炎(草食盲肠退化)疝气(坠睾通道不闭与直立腹压增高)胰腺炎(杂食性进化病)、肝胆病(杂食性毒素降解负担过重、狩猎猿拖延进食时间间隔)等。?泌尿系统:(从单细胞的质膜滲透压交换,到高等动物的肾小球细胞特化,人类的泌尿系统疾病即沿此进化途径逐步袭来。如:高温、脱水与尿路结石;肾功能紊乱、尿闭与水中毒;尿路感染、肾衰与尿毒症;免疫对肾脏的自体侵害与肾小球肾炎等。)呼吸系统:(同样,从单细胞简捷稳定的细胞膜呼吸,至呼吸器官与呼吸系统的逐级特化,此乃所有呼吸系统病的根源。如:呼吸道黏膜组织构型极易遭受微生物侵袭,呼吸道结缔组织脆弱化是支气管扩张病的基础,呼吸道肌层组织反应异变是哮喘病的基础,肺泡特化是呼吸衰竭的发病基础等。)循环系统:(狮子捕食须群体围猎、豹子捕食必潜伏等待,其目的都是为了缩短追赶距离,否则体温升高和心脏超负荷运转均会造成致命损害,即是说,运动及循环系统的问题,来自于生物进化过程所必然带出的生存形势之艰难化格局。如:心肌高度特化与种种心肌病变,心肌高度肥大与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终生维持高心搏出量与心功能衰竭倾向以及心脏成为最主要的限寿器官等。)血液系统:(从普通细胞全都具备直接面对大气层进行质膜氧交换的潜能,进化到所有机体细胞必须仰赖血液红细胞一刻不停地输送氧气供给,由此引出的麻烦难以尽述。仅看红细胞数量规定与血红蛋白代谢程序:成年人体每立方亳米血液中约有万个红细胞,其平均寿期天,内含的血红蛋白分子由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它们排列成四条互相缠绕在一起的长链,形成亳厘不爽的立体球形,如此复杂的结构在人的一生中以每秒约万亿个的速度重复制造6万亿亿亿次以上。借此理解诸如贫血、高原多血、血黏度构成以及种种血液病的进化基础。)感官系统:[哲学病:感官和感知的作用不在于“求真”,而在于“求存”,人们不能自觉这个规定,昏然相信“眼见为实”之类的浅谈,从而发生了对“认识”和“知识体系的全面误解;实际上,感官系统化(随后是知觉系统化或逻辑系统化)是进化境遇复杂化的扭曲型产物,其目的只在于建立某种“依存识辨系统”,而不在于建立任何“真知系统”或“真理系统”。但最终却闹出了种种幻觉和伪知识,以及种种五官科疾病,如:角膜病、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剥离、聋哑病、中耳炎、鼻炎等,不一而足。]总之,一切器质性疾病,均是在进化的生理基础上形成和发生的。生态进化病迟钝性畸变。(生物进化过程就是生物分化过程,这使地球生物圈和生物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也使生物依存关系和生物信息源变得越来越纷纭,由此导致生物感知系统的灵敏度既不得不有所扩张,又不得不有所压缩。例如,一般哺乳动物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的数十倍以上,狗高达万倍以上;再者,人的视觉光谱和听觉声谱变窄,如猕猴、鸿雁、蜜蜂等能看见紫外线和Ⅹ射线,鲸、豚等能听见次声波,蝙蝠能感受超声波;于是,人类只好依靠一个愈益畸形的大脑袋来处理信息缺损留下的盲区。当然,迟钝化又恰恰是为了截略低效信息频段或减轻信息超载,因而它应属于一种保护机制甚至文字的发明使丰富的图像信息变成抽象单调的符号,也可以算做是这种保护机制的非生理性延伸;不料它最终竟弄成了一个不太美妙的结局:作为文明人的主要信息源,不免造成现实反应隔膜,这就是某些文人“书越读越蠢”即变成了“书呆子”的病根所在,也是整个人类“文化越多越混”即变成了“文明疯子”的病根所在。)过敏性疾病。(生物分化过程的复杂或变态,又会造成生物依存关系的扰乱或病态,如哮喘和皮肤过敏病等,多为花粉所致。恐龙被花朵灭绝,此前无花,何来花粉病。lgE,人体正常的免疫球蛋白E,居然是主要致病因素,此与过度防御、精致防御、候选防御等有关,即与极端精密的免疫进化所引起的扰动性混乱有关,也与体外寄生虫防御以及毒素灭活防御等所引起的免疫识别混乱有关。)牙病。(从尖牙利爪的原始肉食动物或以树芽草叶为食的植食动物,演变到人类用火熟食乃至流质精食,渐次导致咀嚼肌废用萎缩,上下颌骨与齿槽骨退化后缩,固有的32颗恒牙排列不下,牙病和牙医因此而一并昌盛发达。)爪病。(直立后,前肢腾空,肌力丧失,形同残废,加之生存形势恶化,不得不与天地作对、与猛兽为敌,于是只好造用工具以弥补之,结果导致手的畸形进化,进而导致脑分区畸形和全脑过度发育,由此引领人类的自然求存反应趋向偏执,“文明生态”就是这种偏执求存形态的最终结果。)?后视盲。(始于千万年前的南方古猿时代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立远眺和使用工具要求视觉测距精确。于是,从水生鱼类到陆生动物的绝大多数都是接近于度全视野的双侧目位,发展到人类却必须两眼向前靠拢借助双日视差以形成三维视图,由此造成视野不足度的后视盲区。此盲区还影响到大脑的后向思维,致使人类总是倾向于朝前看,到头来,只剩下少许思想家还略微保留了一点儿回望身后而不求进取的动物睿智,结果令他们显得特别反动和迂腐。)?天敌缺失病。(人类的高度进化,使得他们的天敌就是他们自身,于是从此缺失了畸病淘汰的自然机制,仿佛鹿群长期生活在没有虎豹豺狼的环境中不免发生偏向退化那样,优生学问题由此而来。这个问题也构成“社会进化病”的一部分,具体内容另议。)总之,所有生物均生活在“生物社会”之中,生物进化必然导致相关物种的生态变迁与社会变构,最终引出“人类社会”的别致生存格局:一种与自然生存格局或自然生理结构相悖逆的自戕型生态环境。社会进化病优生学问题。(由于天敌缺位或自然压力减低,社会压力增高或血缘、道德聚合力增高,结果导致畸病主体不被淘汰、畸病基因广泛传播。如:红绿色盲、血友病、先天性心脏病、胱氨酸尿症、镰状细胞病(HbS病)、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等。这个倾向最终将导致人类的非适应性基因缺陷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人类的“社会交往进化”,除了与智质性状化的社会结构度增高有关以外,也与最基本的体质生理替代状态有关。(譬如,哺乳动物多会哭,哭是幼仔的第一表情,是因出生时独立生存能力不足,表示痛苦和不安。动物不会笑,笑是哭的派生形式和异化信号,故很相似,呈间断扬声态即可。由于人类幼儿初生时连依附能力都没有,故而必须具备更富魅力的表情,特示解除警报和高兴,微笑是由于缺乏攀附母亲的能力,用以引诱母亲拥抱,长大成人后表示保持友好距离,足见人类社会交际之复杂诡谲。现如今,某些职业人已染上“微笑僵化病”或“僵笑症”。)社会密构问题所致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行为异常:[“人类氏族社会”是从“动物亲缘社会”中增长出来的,整个“生物社会”结构(含“人类社会”)的演动趋势倾向于越来越致密,正是这个自然的或自发的“社会变构”或“社会密构”态势缔造出了种种社会进化病。它在高等脊椎动物或哺乳动物的野生社群中早有表达,只是比较轻微,但若将其集中在动物园里则会大规模爆发。有学者研究发现,所谓“刑事犯罪”大多是一种社会性心理行为疾病,莫里斯称其为“人类动物园综合征”]少年幽闭症。(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身体外貌上健全无缺陷,任何人也不可能没有些许文化心理偏执,超亲缘、大群量的社会密构格局使每个少年人的先天生理缺陷和后天心理弱点展露无遗,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自卑与自闭,故,此病发病率甚高,且随社会进步和社会交际频率上升而日益增高。)嫉妒。(动物中很少见。导源于人类社会结构的等级序位差别加大,社会动荡度和个人际遇变动的偶然性亦日趋增大,激发人与人攀比时的心态失平衡,由此引出一系心理病和行为异常。)仇恨。(动物中较少见,或是不易观察到其持久状态。导源于生物系统种内竞争的激烈化倾向,尤其是人类社会的利益冲突越来越纷乱复杂,引发不可抑制的持续型恼恨、报复性伤害、集团化争斗,乃至阶级态仇杀。)?狂躁。[在猛兽及肉食性动物中多见,因捕猎和遭遇天敌时都需要借此达成快速而有效的生理调动。故而人类的暴躁(尤其男性)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有利态势,狂躁型抑郁症因此被选择蔓延。]抑郁。(只在动物园中可见。人类的密聚式生产和城市化生存相当于某种动物园生态,所造成的种种社会压抑令人无从抵制和发泄,故而发病率越来越高。)紧张。(野生动物的紧张是偶发的和长间歇性的,而沉溺于社会勾斗的人类,其心理紧张是持续性的,这与生物进化的总体生存形势越来越艰难有关,更与人类文明的社会生存格局越来越别扭有关,由此又会引发许多其他精神性或器质性疾病。)?它们的演化倾向——即其自然发展前景或其人文生态前途——就构成了“社会型文明病”。(后文另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