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枕神经痛 > 疾病病因 > 第四军医大学侯锐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
第四军医大学侯锐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
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2例临床总结医院口腔外科侯锐许广杰王肖楠张新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该疼痛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难彻底根治性,既是临床常见病,又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因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确切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所以常用治疗方法很多。《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中写到:按循经穴与神经分布的解剖位置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邻近神经干的穴位,用银针刺入神经孔穴部位,使针接近神经干以增加刺激强度,可收到较好效果。穴位埋线又称“长效针灸”,是针灸的延伸,是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临床技术。其主要方法是利用一次性使用的穴位埋线针将医用可吸收线埋入穴位,来达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本单位从年12月开始在马立昌主任的指导下采用埋线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2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男13例,女69例,年龄21-85岁;其中16例高血压,8例心脑血管疾病,心身疾病3例。疼痛病程3周~20年;右侧痛42例,左侧痛35例,双侧痛5倒;第I支痛l例,第II支痛29例,第III支痛41例。第I和第II支同时痛1侧,第I和第III支同时痛1侧,第II和第III支同时痛9侧。有44例曾经或正在口服卡马西平,还有5例曾接受封闭治疗。2、治疗方法治疗前根据疼痛位置进行三叉神经分支的判定,根据不同分支选用不同穴位进行针刺埋线。治疗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治疗前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后交代注意事项和保健须知。第I支痛选用下关.从下关进针至翼腭凹内蝶腭神经节,加用太阳、阳白、印堂;第II支痛选仍采用从下关进针至翼腭凹内蝶腭神经节,加用四白、迎香、颧髎;第III支痛仍采用从下关进针至翼腭凹内蝶腭神经节,口内加用针刺下颌孔,口外加用地仓透颊车。扳机点明确且疼痛严重均可选用阿是穴.即扳机点。同时,每例患者均在颈部(颈3,4和风池),疼痛对侧的合谷、曲池、侧三里、侧下三里穴位点埋线。穿刺针选用9号埋线针(江苏高冠)。线体选用聚乙醇酸PGA可吸收线(上海金环)。3、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期间疗效评定分3级。显效:治疗后疼痛缓解≥80%;有效:疼痛缓解在50-80%;无效:经1-3次埋线治疗,疼痛虽有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长期随访疗效评定分4级。临床治愈:疼痛停止,随访3个月内未见复发;显效: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频次减少50%以上;好转:疼痛程度减轻,发作频次减少25-50%;无效:疼痛程度无明显减轻,发作频次减少不到25%。4、并发症观察治疗中和治疗后是否有明显肿痛、出血、感染等。4结果82例患者中接受治疗1次49例,2次21例,3次12例。在治疗期间有78例接受随访,结果显效30例(38.4%),有效19倒(24.4%).无效29例(37.2%),总有效率72.8%。远期随访中仅收集到65例资料,其中第II支痛(23例)和第III支痛(33例)。分别统计其疗效,结果见表1。治疗前口服卡马西平类药物的患者有20例(45.5%)停药,现仅有24例仍然服用。表1三叉神经痛患者埋线治疗远期随访结果(例)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远期随访65例11(16.9%)29(44.6%)8(12.3%)17(26.2%)73.8%第II支痛24例6(25%)11(45.8%)2(8.4%)5(20.8%)79.2%第III支痛34例5(14.7%)13(38.2%)6(17.6%)10(29.4%)70.6%埋线后有5例在下关位点出现明显的血肿,立即给予局部压迫10分钟,之后再无明显肿痛。此外,没有明显的出血和感染。5讨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年发病率4.3/10万人,其中女性(5.9/10万人)多于男性(3.4/10万人)。疼痛发作主要见于单侧(97%),其中右侧稍多见(57%)。疼痛多累及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95%)。疼痛特点是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或抽搐样,多在说话、吃饭、吞咽和洗漱时出现。其中以卡马西平为主的药物对90%以上患者具有疼痛控制作用。但是约20-40%患者用药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等;约5-10%患者出现皮疹、红斑等过敏现象。极个别患者会出现粒细胞、血小板、电解质和肝肾功的变化。射频热凝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但是会造成疼痛部位长期的麻木感。而且手术难度大、风险相对较高,甚至会出现意外。此外,三叉神经撕脱术、微血管减压术、伽马刀治疗等方法创伤大、风险多、费用高,临床上适应证有限,而且缺乏理想效果。穴位埋线技术通过疏调阴阳气机、平肝潜阳、滋肾育阴,从而达到缓急止痛、活血通络、恢复神经正常功能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和疗效持久等特点。蝶腭神经节是三叉神经第II支上颌神经之神经节,位于上颌骨后方的翼腭窝内,节内包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正常状态下,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以维护两者间的阴阳平衡。当某种致病因素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紊乱,阴阳平衡即被打破,相关的疼痛不适等症状就会表现出来。如果有针对性地针刺神经节,并通过可吸收线较长时间的刺激作用就可能调节神经紊乱,促进正常功能恢复。而且经马立昌主任的建议,针刺该神经节后不但对于三叉神经的第II支,可能对第I支、第III支都有调节作用。此外,对于颈部埋线还有利于缓解颈椎病引起神经受到卡压导致的面部疼痛问题。本文总结了82例患者穴位埋线治疗期间和65例远期随访的治疗效果。两者有效率分别为72.8%和73.8%,而且治疗后口服卡马西平之类药物的患者人数减少近一半。这说明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可行的。从远期随访结果可见,第II支痛患者的临床治愈、显效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第III支痛患者,这说明针刺蝶腭神经节的方法对第II支痛的疗效更佳,这种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的方法也值得推荐进一步分析治疗期间和长期随访的结果,可以看到虽然随时间延长,有效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治疗期间的有效患者和长期随访的有效患者并不完全一致,多数患者的疗效有所下降,个别疗效增加。这提示可吸收线持续降解吸收后作用减弱,治疗效果也随之下降。无论治疗期间还是长期的随访效果中,有1/4患者是无效的。这一数据明显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数据。这可能与我们的诊断仍有偏差,穴位选择欠合理,针刺深度角度不准造成血肿以及患者不遵循治疗后医嘱等有关。今后要加强对中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辨证施治技能,结合正脊技术,总结经验,提高疗效,为更多三叉神经痛患者解除痛苦。参考文献1.张志愿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马立昌主编.微创穴位埋线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王子生,王子明.穴位埋线治疗三叉神经痛98例.中国针灸增刊:12-13.4.李静.穴位埋药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1(8):-.5.李再仁,汪竹平.三叉神经痛埋线疗法近期观察.口腔医学.,9(8):-.6.刘攀,高玲丽.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中华老年口腔嚣学杂志.,4(1):39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